編輯精選 

豁達與無知僅在一線之差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19

  所謂「阿Q精神」,就是「精神勝利法」。乍聽說這似乎是一種樂觀豁達的情懷:不為瑣事斤斤計較,不是很大方嗎?然而,看畢此書,才覺主人公並非真正灑脫,而是通過逃避和退縮來自欺欺人,不肯接受現實的弱者罷了。

  以書中主人公經歷的幾件事為例,我們能看出主人公人格上的種種缺陷:從阿Q故意找茬結果落得被人痛打的下場卻把氣撒在路過的尼姑身上,我們看得出他顯然並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他只能把自己的不幸報復在比他更弱的無辜的人身上,通過欺騙自己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聊以自慰。然而他真的獲得了「勝利」嗎?

  在小說的結尾,阿Q在將被處死之際仍然能自我安慰,覺得人生一場「難免要殺頭的」。這種面臨死亡時依然灑脫的心態確實鮮有人能及,可是當讀者深思一番卻又有了別樣的解讀:在還未嘗試自證清白,甚至還沒弄清自己死因的時候,主人公難道就這麼向「命運」低頭了嗎?生死關頭,主人公只因自己怠惰而選擇服從「命運」的安排,絲毫沒有捍衛自己權益的打算。他的精神勝利法確實奏效了:他面對死亡的恐懼得以驅散,可他真的獲得了「勝利」嗎?

  若說「知恥近乎勇」,那麽阿Q恐怕就是個懦夫:他對自己的愚昧無知渾然不覺,自取其辱卻沾沾自喜,不正是恬不知恥嗎?這又難道是「勇敢」、「灑脫」的表現嗎?是的,他獲得了自以為的勝利,他得以克服所有恐懼,可是這種勇氣是通過麻痺自己、自滿自足得來的,始終不是真正的豁達。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人無恥,便無敵」了。

  然而阿Q之所以如此妥協,又不能全怪他自己不長進。說到底作者還是一貫自己的風格在批判當時社會的病態。其實阿Q又何嘗不是當時人們的縮影,而這恰向讀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和人性的陰暗和醜陋的一面:弱肉強食、人們欺軟怕硬,不正是阿Q身處的環境嗎?

  阿Q就這麼一輩子沈浸在自我打造的精神烏托邦裏不願夢醒,雖說可悲,但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在了解當時社會的病態後,讀者又似乎對主人公多了一絲憐憫之情了。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