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目送》閱讀隨筆
《目送》是一本散文集,有著多過七十篇的散文和文享,每一篇都記錄著龍應台對不同事和人的感悟,通過細膩的文字扣人心弦,深深地讓讀者體會她筆下的那一份「情」。此書分為三部份,每一部份通過不同的文章記述著不同的人與事,但所寫的都有關人與人之間的一份情以及人生中的軼事。
作者主要描述的人際關係能分成家人和友人。在敘述與家人的關係中,作者帶出需要珍惜的道理。在《目送》一文中,她通過自己與父親和兒子作例子,突出她對自己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時光並不多,以及對父母的想念之情。作者在文中記述父親曾因怕自己卑微的身份會讓作者難堪,而因此把破舊的車子停在遠處,作者雖希冀父親能親自送她進入校園,但她懂得父親的苦衷,只能默默地理解父親,望著他遠離。作者在送兒子華安留學時亦是這樣,可是華安沒回頭看她,她感到的不捨,卻沒能感動那個想伸展自己翅膀的孩子。作者所感到的辛酸無奈難以言語抒懷,只能像昔日的自己一般,看著兒子的背影慢慢離去。人生的路程終究會有許多的過客,但對作者而言,家人佔據她人家的重要一席──她對母親年華老去的感悟在《胭脂》、《散步》等中顯示出來,表達看著一個腦退化的母親的心痛;對兒子長大後漸漸疏遠她的感受在《十七歲》和《母親節》表現出來,和從前一起長大的兄弟即便有著不同的人生卻還是「同樹同根」的感悟在《共老》一文的「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鐵軌,倒像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雖然隔開三十公尺,但是同樹同根」。
在友誼方面,作者放在友情上的筆墨,並沒有家人關係的一樣多,但亦是抒發了她對朋友的愛。在《牽掛》一文中,她通過自己和麗沙以及C的友誼抒發自己對於有好友的感受以及人生無常的慨嘆。她對於擁有好友感到開心,但亦表達出對於愈來愈多朋友亦去世感到無奈,不知所措。隨著人生的流去,愈來愈的「再見」會演變成「後會無期」,誰也不能猜測到近期才見過的小學同學可能已經逝世,人生無常,這應該就是作者與麗沙每次道別時會特別認真的原因吧。
在描述有關人生中軼事的部份中,作者以不同文章描述人生中的高低起伏,在《1964》一文中,作者以同學會開頭,從對故識已不再認識而引發起對人生的感慨,以昔日老師沒有教導他們人生真實的一面,映出帶現況的無奈,帶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道理,以及現實並不是像兒時一般的亮麗,並是殘忍的,並以過去和現在作成對比,形成一股讓人心痛的對比。作者以一句簡單的「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又說不出的『懂』」讓人感到辛酸,因為兒時的光陰永遠是最好的。此篇重點在於時光,再次列舉今昔的異同也不過是讓讀者更能強烈的感受時光留下在人生的足印,時光的無情。《跌倒──寄K》是作者寄給一個入獄的朋友。作者在文中以一連串的問題,引起讀者對人生的失敗的深思。她讓讀者思索,人生是否只許成功也的,還是人生中的艱難也的確佔據了重要的一位,加深了讀者對人生高低起伏的認知。
《目送》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增加我對人生的思考。《山路》的「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讓我意識到孤身奮戰是人生中必有的階段,我要努力裝備我自己,迎接未來的挑戰。在有關家人的文章中,我認識到親人、家人及生活是無常的,因此要好好珍惜。龍應台以細膩的筆墨,觸動我的心弦,閱後許多的感情緼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