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讀《三國演義》有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7/08/2019
內容大意:
   
《三國演義》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國志》為大綱,作者羅貫中添加、刪改了部分情節,寫成一部膾炙人口的歷史章回小說。故事內容與史實不盡相同,背景為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起至西晉統一全國,魏、蜀、吳三國爭霸,戰火連連,劉備、關羽、張飛、馬超等群雄並起。小說由劉、關、張桃園結義展開,三人有心平定天下亂,斬關殺將,遍攬各路奇才;同時亦有曹操、孫權兩大勢力,逐漸演變成全國三分的局面。三方各有千秋,經過一番番鬥智鬥勇,蜀、吳不敵魏國被滅,司馬炎隨即建立西晉,統一了中國。
  
讀後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可以說是總括了羅貫中長年來嘔心瀝血的結晶品以及中國歷史上的遺憾,也是我讀《三國演義》時最大的感觸。事實上,杜甫的這句名言不僅僅能應用在聰明絕頂的諸葛亮身上,歷史上有多少個英雄豪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撒在了戰場上,將畢生的精力花在了計謀上,最終仍是帶著遺憾離去。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馬超,曾嚇得曹操兩手哆嗦,連馬鞭都掉了,還差點被馬超一槍刺死。但馬超身體不好,年紀輕輕便病逝了。勇猛善戰的呂布,曾經騎著日行千里的赤兔馬飛馳戰場,一舉殺了人神共嫉的董卓,關羽、張飛聯手也打不敗他——若他有幸長命一點,該是一位頗受器重的戰士吧。可惜這位豪傑「寧死不低頭」,最終還是被曹操處死了。神機妙算的楊修,把主公的思想看得一清二楚,想必也能揣測到敵方的計劃,在戰略上一定可以提供巨大的貢獻,但天意難違,愛面子的曹操敵不過一時之氣,將手下一名天才白白送走了。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劉備的一對難兄難弟,張飛、關羽了。一個忠心不二,單刀赴會,連曹操也對他敬畏三分;另一個膽壯心雄,重情重義,揮舞著丈八點鋼矛不知斬了多少敵人的頭顱。可悲的是,如此猛將卻得不到好下場。俗語說得好:「滿必溢,驕必敗。」關羽中了陸遜驕兵之計,在最關鍵的時候失了麥城,同時也賠上了性命。張飛則是被私仇遮眼,對手下過分苛刻,提出無法達成的要求,招來不滿,以致於夢中被刺。就這樣,已趨於降勢的劉備失去了兩位知己和得力將士,歷史上也少了兩名空前絕後的英雄。許許多多這樣的事例,不禁讓幾百年後的我們也長歎一聲「嗚呼哀哉」!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三國演義》還是一本叫人讀完後不得不大呼痛快的書,畢竟那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瑰寶,是中國人熱血忠誠的證明。就算許多內容是虛構的,但將歷史如此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眼前,即使是本來對歷史不太感興趣的我也難以掩飾我的入迷。小時候閱讀兒童版時沒有什麼感觸,長大之後再閱讀深奧一點的版本,反而被作者的想象力和情節的跌宕起伏給深深地震撼了——一切鋪排都天衣無縫,連人物的神情和語言都很配合其歷史上的形象,令人邊閱讀邊不斷想:難道作者曾經到過現場?書上所寫的一幅幅情景,都好像是昨日之事,仿佛在作者腦海中記憶猶新,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在讀者的面前緩緩展開,歷史也一點一點地滲入我們的生活。就好像初次品嘗一顆糖,先是半信半疑地拆開包裝紙,然後慢慢將糖放進口中,剛開始什麼味兒也嘗不出來,眉頭彆扭的蹙著。隨著緩慢地咀嚼,一絲甜甜的味道逐漸在口腔蔓延開來;再嚼兩口,你會為它的美味可口而驚喜不已,臉上驟然綻放笑顏。隨著甜味在嘴裡爆發,淡淡的酸味兒也伴隨著來到,甜與酸在你口中交織在一起,總是讓人唏噓不已。最終,糖吃完了,嘴裡仿佛還殘留著一縷縷甜,叫你不禁感到既滿足又遺憾。閱讀《三國演義》時,我也像吃糖一樣,心情隨著故事起伏,有時甜,有時酸。看完後直接拍案稱絕,恨不得馬上再看一次。我只能用一句老掉牙的話總結:歷史活過來了!
    然而,再想深一層,其實故事裡的人物形象和情節也分別代表著社會裡的種種人和事:聰明謹慎的諸葛亮、奸詐狡猾的曹操、公平清廉的劉備、衝勁滿滿的張飛......這些家喻戶曉的經典人物,不是充斥著整個世界嗎?甚至是他們做的每一件事,也都帶出深刻的道理:呂布和董卓上了「美人計」的當,為了貂蟬而彼此憎恨,關係惡化,導致最後自相殘殺。雖然這道計謀除去了反賊董卓,但同時也告訴讀者——不要被慾望遮蓋了雙眼而做出不仁不義的事;禰衡恃才傲物,當著曹操的面直指他人才缺缺,又在宴席上大罵曹操的不是,大家都忍無可忍,最終禰衡的頭斷在了黃祖的刀下。這位才子的死殘酷地反映出一個事實:再有才能的人,不尊重別人,便會落得比普通人更差的下場;赤壁之戰中,曹操沒有好好思索,便將戰船鎖在一起,怎知諸葛亮早已盤算過,輕易地「借」到東風,將曹操的戰船連士兵燒得片甲不留,這就是以少勝多的「火燒連環船」,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做人必須三思而行,而且人少不一定會失敗。上面只是舉了幾個例子,故事裡還有更多的精彩畫面,有些是事實,有些是假想,但這些正正將歷史前車可鑒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三國演義》是比任何歷史教科書更能讓人學習的一本好書!
    名著果然是名著,我們這些做後代的,竟然能夠讀到幾百年前的精品,心裡可以說是波濤萬分。這本書不僅反映了中國文學的輝煌,也顯出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與修養,更在年青一代的腦海里烙上各個不可或缺的品德之印,影響我們終生的發展。中國文化之所以根深蒂固,是靠古代源源不絕傳來的靈感和教誨;《三國演義》承載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精神與使命,難道我們不應該盡力將它傳承下去嗎?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