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報告

作者: nickname-dgs-286716 最後更新: 16/08/2019

《棋王樹王孩子王》作者:阿城

 

  這三篇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中國文革後的時代,以知青為主角,下鄉到不同地方,用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來描寫。

 

  在巜棋王》這篇中,主角在火車上遇上王一生,是名副其實的棋呆子。雖然主角和棋王來自不同的世界,興趣也不一樣,卻能成為好朋友。棋王家境清貧,故事慢慢寫出為什麼下棋是他的精神食糧、為什麼他對食特別虔誠、他怎樣練成下盲棋及擁有棋藝高手。我覺得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棋王雖天份高,但因家貧,答應母親不參加學校的棋隊,放棄夢想。他媽媽給她的遺物,是拾牙刷把給他打磨成棋子,卻沒有刻上字,因為她不識字,怕刻錯,反映出他媽媽其實很疼他,只是環境不容許兒子去追夢。棋王的一句:「何以解憂?唯有下棋。」究竟是一種精神還是自我麻醉的方法?

 

巜樹王》是講述一班知青下鄉工作,而任務就是砍樹,將樹砍去,再栽國家認為有用的樹。上半部份故事中的樹王,是其中一個山被砍淨的唯一一棵大樹,是森林中最高最大的樹,人們當他為樹精。樹王也可許是主角蕭疙瘩。一開始他的身份神袐,只知他身軀矮少,卻氣力很大的砍樹、磨刀和用刀專家。他教知青砍樹、磨刀,心裏一直想保護樹王。知青李立決定要把樹王砍下來,認為要破迷信,上級贊成,蕭疙瘩知道自己無法違抗命令,只能眼白白望住大樹倒下,山頭、雜草、動物和精神都燒掉了!之後一直病塌在床,終於去世。故事裏蕭疙瘩說:「這棵樹要留下,一個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個證明。」又有幾多人能明白他的意思呢?

 

 

《孩子王》是講一名知青老桿兒下放到農村,後來調到做教書。他的學歷只是高一,卻要教初三的學生。後來發現學生能力很參差,一篇課文很多字也認不出來,學校也沒派課本給他們,決定放棄教規定的課程,改教學生認字和寫文章,而不是只在堂上抄寫課文。經過數月,特別上進的學生王福,父親王七桶不識字,王福一直有本筆記記錄自己學會多少個字,更與老師打賭一本字典。後來王福輸了,卻決定用手抄下字典,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堅持,令人感動。最後,王福學會寫自己對事的看法和感受,老師卻因為違反學校的規定而被停止教書,但老師巳沒有遺憾,還把字典送王福。主角是教學的有心人,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沒有將教學劃死在一個指定課程或框架上,令人欣賞,雖然結局令人嘆息,但他已散下種子,希望它們繼續萌芽。

 

 

  對於從不知道文化革命的歷史情況的我,這本書讓我了解多了當時知青下鄕的情況,見到人民生活的無奈,怎樣不公平也能逆境求存。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想不同,也未必有條件能幸運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我們要學會知足,並珍惜社會給我們的學習機會,努力朝自己夢想進發。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