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可笑卻又可憐的人-阿Q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6/08/2019

魯迅的《阿Q正傳》在中國文學有舉足輕重的價值,可這並不是因為它有曲折離奇的小說情節,或是吸引着迷的愛情元素,而是因為它能喚醒沉醉在舊封建制度思想的人民。


故事中的阿Q是一個怪謬的人物,他一事無成,處處「撞板」,卻又非常驕傲自滿。這就導致他從不承認或糾正自己的錯誤,只會一味扭曲事實去說服和安慰自己。他著名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被趙太爺欺壓,他十分生氣,他的解決方法竟是自認趙太爺為兒子。又有一次,他賭博時被人騙走錢財,他用了他最拿手的一招— 忘記!他從不把別人放在眼內,自認比有錢人丶讀書人更有見識,卻忘記了其實自已只是一個打雜的短工。他又經常以為自己很有見識。在他住的鄉下他和其他鄉人都叫長椅子為長凳,可在城市裏卻叫條凳,他就胡亂地認為城裏的人都比他沒見識。


他其實也是一個欺善怕惡的人,被人欺壓一番後便將怒氣發淹在被人看低和岐視的女性身上。有一次他被人打後就模尼姑的禿頭,認為侮辱和欺壓弱勢社羣就可以為自己換來尊嚴和權勢。他經常自稱有自尊,可惜被人欺壓後永遠不懂反抗或保護自己,只懂欺負更多人,這是多麼的諷刺!就好像他羞辱吳大媽,被趙太爺罸了很過分的工錢和權利時,他卻只有逆來順受,毫不反抗。他己經失去分辨對與錯的能力,同時也失去了努力前進的動力,可惜他仍是愕然不知,毫不清醒。


但其實他也是個可憐人。他其實並不懶惰,一直靠自己勞力和時間換取得食物。他其實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他想有一個女人,想要一個家。他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也是源於他的無助丶無奈丶無能,其實沒有勇氣和能力去反抗,這樣安慰自己也算是個頗好的解決方法了。


這個荒謬丶奴性丶盲目丶麻目丶欺善怕惡…但同時充滿人性丶引人同情的阿Q,就是魯迅對當時中國人評價的投影。在書中的很多其他人物,如吝惜欺壓財大氣粗的趙太爺丶被人侮辱岐視乏略的尼姑、裝扮外國思想卻封舊的假洋鬼子,這些其實都是在社會中形形色色不同有很多缺點和難處的中國人。魯迅這簡結卻引人沉思的小說實在是耐人尋味、名不虛傳,同時也為文學的意義加多了一層。希望將來中文水平得以提升後,可以把這書再讀幾篇,更加理解書中內容的意義。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