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閱讀報告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5/08/2019

《阿Q正傳》是中國著名作家魯迅的其中一個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散文及雜文,卻題材廣泛,獨一無二,《阿Q正傳》也不例外。


 故事描述阿Q在未莊子然一身,他的地位低又一窮二白,常常被人看不起。他常替趙太爺做短工,但因為一次對趙家的女工吳媽出言不遜,胡亂說話,所以失了工作。這件事令到他很多日子都捱餓受寒,最後他決定入城去當小偷。回來時,他穿著偷回來的新棉襖,見到他的村民,態度都轉變了,連趙大爺都敬畏他。這可見,當時的人就像這些村民,看到一個人看似有權勢丶有地位,就會敬畏他們,服從他們的指示或要求。 後來,當阿Q聽說革命黨進來村里了時,他為了讓大家都更加害怕他,便嘗試加入革命黨但被拒絕。之後,他冤枉地被官兵捉入監,懷疑他跟革命黨趁夜打劫。他卻安慰自己,覺得每個人都會死,自願去法場,無人爭議地槍斃,阿Q就這樣糊裡糊塗地死了。


 這篇小說只有四十頁,但它能一清二楚地反映當時中國的社會實況。阿Q是作者勾畫出的小角色,代表中國在辛亥革命時的一部份人。


 小說中多次提及阿Q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他有一次被王鬍和假洋鬼子相繼毆打,因為他十分厭惡那兩個人,他受了一生兩次最大的屈辱。卻在他的腦裡,他想著:「是兒子打老子。」,依然覺得自己贏了。作者利用「精神勝利法」去諷刺當時的中國人用精神上的麻醉去自我安慰,不理會別人的憂慮,更加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腐敗和黑暗。被人打之後,阿Q在路上遇到懦弱的小尼姑,為了發洩他的不滿,於是便動手動腳,弄得她哭着離去。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弱肉強食的明顯情況,人民因為被政府及高地位的貴族人欺負,沒有能力去反抗,就會把自己的憤怒轉移去一些易欺負的人身上。


 這篇小說,跟魯迅其他的作品也有個共同點,就是能清楚地反映中國革命時期的黑暗社會。當時政府腐敗,欺壓人民百姓,令到社會上發生弱肉強食的情況。阿Q跟其他自高自大的人,自尊心作崇,使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才會引致他們的落敗。但我們不應該嘲笑阿Q的缺點或毛病,因為這些所謂的毛病,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有,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長期帶來的「胎記」。


 看完這篇小說後,我也想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卻不想因為「精神勝利法」而盲目自大、畏強凌弱,不能正視自己的現實處境。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