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視《善在人為(荀子選讀)》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5/08/2019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教育電視的《善在人為(荀子選讀)》。影片長約十五分鐘,當中介紹了我國思想家荀子的生平和學說,詳盡地講解了荀子在人性、修己和治國方面的思想。觀看影片後,我對於傳統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

  看到影片的標題,我想起了我在上一個學期學習的課文《論四端》。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而四個善端如人的四肢,與生俱來。儒家學說一向主張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雖然師承儒家學派,卻提出了與傳統儒家不同的人性論。

  荀子生於戰國末期,各國諸侯為了爭奪土地頻繁發動兼併戰爭,天下動盪不安,各國之間的戰亂紛爭暴露了人性的醜惡。因此,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即人的本性邪惡,他們的善良行為都是人為的。那麼怎樣才能改變人的行為呢?「學不可以已」,我們要不斷學習,累積知識,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專心致志、鍥而不捨。此外,荀子認為求學不僅是求知識,還要將知識透過行動實踐。將所學的付諸行動,使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成為他人的榜樣,這就是君子的學習。

  雖然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觀方面的思想是對立的,但是對於君主和人民,兩人的主張是相同的。荀子認為只有聖人才可以做君主,君主一定要重視民生、愛護人民;在任用人才方面要知人善任,衡量才能和德行來授予職位。荀子也列出了一些具體的安排職位的方法,如上等的賢才擔任三公,次等的賢才擔任諸侯、士大夫。君主施行禮治,才能做到社會穩定、人民和樂。否則,君主治理不好國家,遭臣子的殺害,便是自作自受。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