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心發現(孟子選讀)」的感想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4/08/2019

沉悶,一成不變。

深信這就是大部份學生對於教育電視的見解。這也是我起初對於教育電視的看法。但我在今個暑假看到了一條令我對教育電視改觀的影片,使我不再對教育電視感到抗拒。

我希望可以分享我對「 良心發現(孟子選讀)」的感想給所有和曾經的我一樣,很抗拒教育電視的學生。在中三下學期,我學習了孟子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作品,論四端。在這一課中我學習了很多有關孔子的知識。例如:他的思想、信念、生平等等。《孟子》是戰國時期,孟子和他的弟子所作的語錄體散文集,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孟子自身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同時亦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的到處遊歷,希望說服君王推行仁政,可惜不為所用。他後來返回故鄉,教導弟子,將儒家思想、孔子的學說發揚光大。對中國的學術思想和文化產生極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稱為「亞聖」。「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 之心,非人也 ;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文章運用了排比說理,氣勢充沛。邏輯嚴謹,論點尖銳。 在以上選段中,他提出了每個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又以「孺子將入於井」舉例,並排除了那個人要救小孩的其他原因(為了結交小孩子的父母,在鄉親朋友之間博取名聲和因為厭惡那小孩構成的哭聲等不成立的原因)。藉此點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由此衍生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只政,之前下可運之掌上」的道理,並藉此勸喻君王要行仁政。孟子亦道出了人與生俱來便有的四善端:惻人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並表示具有這四善端的人只要能夠擴充起來,令他們變成仁、義、禮、智這四善德,便可以安定天下。

而當我觀看完這個教育電視後我對孟子的了解也從而加深了,我相信這對我以後對孟子的作品會有更加深入的體會。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