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魯迅
阿Q正傳 讀後感
最後更新: 14/08/2019
這本書是講述一個發生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故事,而僱農阿Q就是當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個勤奮的人,這點是無可否認的,不過他的社會地位卻非常地下,以致經常被人遺忘。
故事中,阿Q在末莊地主趙太爺的兒子中秀才那天去祝賀,可是卻因自稱姓「趙」而被毒打一頓。後來更因向女僕求愛,被趙秀才趕出門外。之後,他到城裡給白舉人打工,可惜因為無意中得罪了白舉人老爺,又被打了一把掌後,再度遭人趕走。
在經歷了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後,阿Q卻只用一種精神勝利法去安慰說服自己,並沒有認真去思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他以盲目自大、健忘、以醜為榮的方法讓自己忘記失敗,經常陶醉於虛無縹緲的精神勝利當中。
當故事一直發展下去,辛亥革命開始波及到末莊。阿Q為了面子,於爭強好勝的心態下,在根本不了解革命的意義下,盲目的支持革命,甚至幻想自己就是革命黨。最後在趙家被抓後,阿Q就被官府抓起來遊街示眾,帶往刑場,落得一個槍斃的下場。
其實從阿Q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兩面的優缺點。他是一個努力樸素的農民 —「真能做」。然而他也有一些典型農民的缺點:愚昧無知、思想狹益,這些皆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的證明;當然也是因為他的身分根本沒能力去接受教育,因而讓他不明不白,糊裏糊塗的走上盲目跟從這條不歸路。
阿Q正傳中諷刺的是階級上的不平等。當阿Q受到地主的欺壓和奴役,他就會再找比自己地位更低、更懦弱的人去發洩,因此可以看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時這本書也指出了華夏民族一直以來的陋習 — 盲目跟從。書中只有小部分知識分子知道革命的真正意義和目的,而阿Q代表的農民只會一味跟風,做無謂的抗爭。這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很有意義。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