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生死的意義與「愛之深,恨之切」的津輕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1/08/2019
周恩來先生曾說過:「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

《津輕》這本書正是講述太宰治重遊故地,回味過往的人事,努力地從中思索着構成現在自己人格的原因以及從原因中醒悟後釋然的過程。「阿竹一句接一句連珠炮似的發問。 這時候,我赫然發現,原來自己那種強勢而直接表達心意的方式,和阿竹極為神似。 這下我恍然大悟了。 在兄弟姊妹當中,只有我一個人性情粗野而急躁,很遺憾的就是來自這位養育我的母親的影響。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了自己的人格本質。 我絕不是在一個高尚的環境中培育長大的,難怪和其他有錢人家的孩子一點都不像。」(《津輕》,第 253頁)

找尋疑問的答案,是他證明自己努力地為生和為死的方式。他這樣的行為和信念,使我為之動容,想要仿效他般尋找自己生存意義和完成未來的將至之願。試問有多少人會有如此堅定的目標和意志呢?他實現了人生最大的難題,很多人終其一身也未能尋得自已想要成為什麼和身存的目的,導致一生循規蹈矩又渾渾噩噩地度過。正因為他的一生不似和常人一般,他是與眾不同的,讓處於懵懵懂懂又正在萌生各種想法的我為之賞識。

「愛之深,恨之切」。(《津輕》,第42頁)這是太宰治對自己家鄉津輕的評價。

「我問你,為什麼要去旅行呢?」「因為苦悶啊!」(《津輕》,第59頁)離鄉別井多年的他,懷抱着這樣的心情和令人不解的原因展開了旅程,遊覽了本州的津輕半島。

津輕是日本東北地區青森縣中的其中一個市,同時也是太宰治的家鄉。這個地方對他意義重大,他也曾經說過家鄉是構成他的性格和心理的地方之類的話。「正因為我是血統純正的津輕人,才能如此肆無忌憚大講津輕的壞話。但是,如果其他地方的人聽到我講這些壞話,因而全盤盡信並且瞧不起津輕,我想自己還是會覺得不大高興。再怎麼說,我畢竟深愛著津輕。」───太宰治(《津輕》第42頁)而這本書是他在中期至晚期所寫的一本「遊記」,也是作者生前最後一本正式的作品。其實這本書也不盡然是一本一遊記,這是一本穿插着地理、文化、歷史和作者回憶的書籍,也是一部飽含大量知識和情感充沛的作品。

由於作者在這本遊記中所遊覽的地點和遇到的故人眾多,故不逐一細談,因此只挑選幾位頗為重要的人物和景點細說。作者首先由長期定居的東京出發,先是到達青森,找了昔日的同齡玩伴兼僕人的T君聚舊。再到蟹田找作者中學時代唯一的朋友N君會合,省略過當中的人事與地方,在漸近尾章時,他到了自己的本家金木町,探訪了已經和他脫離了親族關係的家人們。到了遊記的最後,他到木造町的小泊竹去尋訪如同生母般待他的兒時女傭——阿竹。太宰治在書中曾說過:「我有個癖好,喜歡把最珍貴的留在最後。」(《津輕》,第232頁)可見當中的人和景在他內心的價值,這趟旅程在太宰治個人思悟中落幕。

「在人生走向崩壞前,我心中最後的風和日麗……」(《津輕》,太宰治)是什麼讓他感到苦悶呢?看完這本書的我思考着。好奇在網上查閱他的生平,覺得十分感慨。他是富有鄉紳的小兒子,從少就不愁吃喝的他在年青時斷然和家人脫離關係。他在二十一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目津子投海自殺未遂。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終年三十八歲。他曾經說:「死亡是最美的藝術」 。他闊別家人多年,在人身中自殺五次,最後成功自殺身亡。他的人生如果沒有和家人斷絕關係的話,將會是十分美滿的人生,然而這是不對的。

在太宰治的另一本作品中(《人間失格》),他曾提到:「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風馬牛不相及,這使我深感不安,並因為這種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呢?」是他把自己的思緒過份放大嗎?那些的作品和他曾說過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活着,是很辛苦的。」也把他顯得自己的行為過於無病呻吟嗎?其實不是的,這是他也有正面積極的一面。在本書的最後,他說:「請帶着勇氣向前走!切勿絕望!」(《津輕》,第254頁)可能在他人生中積極正面的部分始終不及負面陰暗的部分多,所以他不得不對人生感到苦悶。「津輕」這個地方承載了他少年時的喜怒哀樂,太宰治對這個地方抱着十分複雜的情感,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愛之深,恨之切」。

正因為苦悶,所以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再解決它。讓自己在生命之末得到困擾許久的解答和心靈的寧靜,這才是他真正要開展旅程的原因吧?而這本書描述的正是太宰治找尋答案的過程。

於我而言,找尋生命的意義才會有生存的欲望,結束臨終前的疑惑才能使生命無憾。此閱讀隨筆不是鼓吹作者某些行為(自殺)值得仿傚,筆者想指出作者於生前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找到逝前疑難的答案,這樣的舉動和意念值得我們去實踐。正如鄧中夏先生所說:「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義,死的有價值。」
《津輕》

書本作者:太宰治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ISBN:9789865722241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