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想入非非》閱讀隨筆

系列: 閱讀隨筆 作者: 小墨舟 最後更新: 09/08/2019

      思果的《想入非非》散文集結合了作者對生活百態的評論、讚美及對其深入的領悟。這本書啟發了我對世界文化及社會的思考,讓我在待人處世方面帶來改變。

      思果江蘇鎮江人,晚年旅居美國。他以年邁作家的角度,抒發對年來立身處世的種種感悟。他的散文讓我從新的觀點探入社會風俗,對處世有更深入的領會。

      語言力量浩大,在人心的地位舉足輕重。《理屈詞窮》一文中,作者感悟到即使處境艱難,只要誠懇地對待別人,便能解決問題。在《誤會》寫作者多次因為一時多言,造成慘不忍睹的局面。《送禮學發凡》一文講述作者對選購禮品的規條,包括要在貨品字眼上避諱。我常想,語言就像一支軍隊,用得好,造福萬民;無法好好操縱,便使天下大亂。《增廣賢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善意的鼓勵當然有助別人內心快樂;但同樣地,即使只是短短數字,若是狠毒的,便可讓人一生成辱了。再者,從古代中國舉國上下避諱,便知人對語言的敬畏。所以,我們處世必須訥於言,說話大方得體,多鼓勵別人,便可以用語言把快樂傳播出去了。

      世事無常,生活裡難免遇到不少的疑難,故我們要學會拋開煩惱,崇尚大自然。《煩惱》一文中,作者感嘆人生路上,都會無可避免地遇上煩惱,令人煩躁。《時裝》一文裡作者認為人不應胡亂模仿別人,盲目成了潮流的奴隸。《賣的漫想》提到作者指出人各自有專長,「天生我材必有用」。事實上,現今社會為人所操縱,有時豐富的物質生活反令人困擾,加上生活本就充滿煩惱,喘息空間盡失。這下,我們要學會接受天然之美,並積極面對憂煩,以免受煩惱所困。世途事多變幻,我們不能盲目追逐名利潮流,否則換來的只有疲累的身心。相反,我明白到我們在社會裏做好自己的本分,施展才能,努力為社會做出更多。這,就是奉獻社會的最佳方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出於前人的努力,後人要盡力傳承。《中國藥物奇譚》以《本草綱目》,講述中醫藥學用藥千千萬萬,從金石、走獸至人體各部都能統統用作製藥。《食的觸覺》探討了各種生活裡接觸的食品不同的口感,例如鬆、脆、嫩,反映出中國人自古發掘出流芳千古的飲食文化。我十分欣賞中國人勇於探究的精神。逾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自遠古已在國際間發光發熱,這都源於我們祖先的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正反映出先祖們追求卓越的情操。我自少常到中式酒樓品茶吃點心,感受到祖國的飲食文化。無論是食材選用,還是烹調技法,都讓我佩服古人的心思慎密。我們定必要秉承先祖勤於探究的精神,開拓更多。

      總的來說,這本書以輕鬆的手法,評論社會人性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它給讀者對人生哲理有另一種領悟。我享受這次的閱讀經歷。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