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視《龍情(大坑舞火龍)》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6/08/2019

       觀看教育電視《龍情(大坑舞火龍)》後,我對香港的傳統風俗和文化加深了一層認識。這個片長約二十多分鐘的節目從多方面介紹了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習俗 —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是香港最著名的傳統節目之一,在每年的中秋節於大坑舉行。片段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村民們在活動之前努力製作火龍的過程。村民們不畏艱辛,披星戴月,以粗麻繩做龍骨,再把大量的珍珠草紮成火龍的頭和身體,製作成一條長達六十七公尺的大龍。不說不知道,原來舞火龍表演中的龍珠是一個插滿線香的沙田柚,火光閃閃,引領着火龍向前走,十分有趣。

 

       大坑舞火龍在二零一一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着濃厚的傳統氣氛,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前往體驗一下這個特別的風俗。諷刺的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只會每年在新聞播放時觀看大坑舞火龍的精華片段,沒有到現場參與這個對於香港來說意義重大的節目。但是,我在電視上看着片段,也能感受到火龍起舞時所帶出的熱鬧氣氛。

 

       在吵鬧的鑼鼓響聲下,插在火龍身上的線香一根一根被點燃起來,大龍用電筒做的眼睛慢慢地亮起,就像是從長眠中甦醒過來。火龍伴隨着人群的歡呼聲舞動起來,追逐着閃閃發光的龍珠,寓意着把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帶走,也為香港的中秋增添了獨特的魅力。除了帶動着火龍的村民們,還有一大群小孩提着七彩的燈籠跑來跑去,為熱鬧的晚上增添了一份天真無邪。看到這裏,我便下定決心明年到現場觀賞這個富有香港色彩的傳統習俗。

 

       然而,因為人手短缺的問題,舞火龍這個習俗已經開始步向式微,以後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因此,我希望政府和村民們能夠攜手合作,把舞火龍這個富有香港特色的節目保存下來,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體驗到這個傳統所帶來的熱鬧氣氛和意義。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