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視隨筆:善在人為(荀子選讀)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3/08/2019

教育電視隨筆:善在人為(荀子選讀)

這集教育電視主要講述荀子的為人道理,首先介紹荀子的人性論: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而人們若果放縱自己的本性,便會引發暴亂及禍害。因此人們就需要接受教導,如禮儀上的教育,那麼社會才會安定太平。我認同這説法,而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先為自己著想及關心自己的利益,而教育是糾正的方法。可是孟子卻主張人性本善,人們可能會在這點上出現分歧,但事實上荀子與孟子兩者「性」的定義不同。荀子是指人的本能和欲望,而孟子是指人們道德上的自主。所以荀子的主張並非完全否定孟子的説法,只是再作出補充,帶出雖然人性本惡,但只要用「禮義」加以導正便不會引致惡果,所以我覺得荀子的說法較仔細及全面。


此外片段中還提及到修己的方法。「學不可以己」,意思是說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鍥而不捨地學習才能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荀子還運用了蚯蚓和螃蟹作比較,突出我們應用心做事,不要脾氣暴躁才會達成目標。例如在生活中,我們做事必須用心專注,脾氣一變得暴躁便會想放棄,最終半途而廢。此外我們應該待人有禮,稍微一句說話或一個細微的動作已能成為其他人的榜樣。又例如老師或家長們的言行舉止必須謹慎,因為他們就是小孩的榜樣。


另外荀子對治理國家又有特別的看法。他認為只有聖人才可以做君主,而聖人必須為百姓着想,要懂得用人,為他們配上合適的職責,令社會安定。所謂「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因此君主是應該為人民服務,治理好國家,否則便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這道理在古今中外都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統治人若愛國愛民便會受到人民愛戴,如宋代的宋戴公在統治時愛民好治,決心要自理好國家,深受百姓擁護,因此治理國家易如反掌;相反一些如秦始王只懂醉酒作樂和勞役百姓的君主並不能正當地治國。


荀子師承儒家學派,既批判諸子的學説,又加入各方的想法,成為一家之言,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思想和看法,實在值得我們一看。在片段播放完畢後,我不但學會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如學習時應有的態度和治國君主應有的品質,更認識了對人本性善惡的不同說法,令我大開眼界,受益無窮。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