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後感

系列: 閱讀隨筆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3/08/2019

Q正傳,其中一部中國著名的作品。它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藉着「阿Q」這人物來指出當時的中國人民的惡劣態度和性格,反映出當時社會腐敗的實況。

從未接受過教育的阿Q,生於辛亥革命年間,住在鄕下的一個村莊給人家打工。他沒有一個家,連自己的姓氏也不明。阿Q經常受盡各種侮辱與奴役,但他卻每一次也用一種自我催眠的手法去製造一個理由給自己,去掩蓋實質上的失敗,而獲取得在「精神」上的勝利,自我安慰。阿Q身上最突出和經典的特徵莫過於此了。當別人要他承認自己是畜生時,他又驕傲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他忌諱自己頭上的癩瘡疤,卻認為別人「還不配」; 當阿Q被人抓著磕響頭時,他便以「兒子打自己」來達到自己心理上的勝利。這就表現出當時社會去建立封建專制丶以及封閉式的文化模式,並且諷刺了在革命時期的中國人用精神上的麻醉去自我安慰,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和忽視對政府的不滿。

Q有一次被王鬍和假洋鬼子毆打後,怒氣沖沖,隨即更遇上的小尼姑,於是便把怒氣發洩在她身上,弄得她哭着離去,從而獲得一種滿足感。這充分地反映了當時平民都被政府欺壓着,只敢怒不敢言,根本不能反抗,於是便借一些弱小的人去發洩自己,令社會長期處於一種政府用高壓丶橫蠻無理的手段和權利去遏制人民。

另外,當時的教育階層不普及,造成了「人言即信」的現象。大家都有如井底之蛙,還未見識到外面繁華的世界。因此,當阿Q從外地回來時光鮮亮麗,穿着新棉襖,滿身金銀財寶,人們都沒有弄清楚真假便崇拜和尊敬他;而後來發現了原來錢財都是阿Q偷回來時,又再次苛刻他。這就反映了當時人們都只會崇拜一些地位高尚和有權勢的人; 而當遇見一些比較弱小,地位低微的,便會隨意地欺壓和侮辱他們。

後來,有傳革命黨到了未莊時,阿Q因為想人們害怕自己,所以也嚮往起革命,在大街上小呼大嚷著革命的事情,使人們都寧可信其地又對阿Q敬畏起來,從而取得了一份精神上的滿足。突然,阿Q不知何原因被官府捉去了審問,他沒有追究原因並糊塗地招了供,而只着重於覺得自己畫的押不夠圓。最後當阿Q知道自己要死時,卻沒有反抗,並覺得人生總要被殺頭一次,而無人爭議地被槍斃了。

我們可以看見當時的人們的劣根性,社會的不平等,而人民是如此的盲目和愚蠢。魯迅先生藉着「阿Q正傳」,去批評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腐敗等的社會特點,並揭示了中國人們處於一個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的社會。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