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發現--孟子選讀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31/07/2019
這次選看的中國語文科教育電視節目是《良心發現(孟子選讀)》。本節目先讓觀眾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學說主張,繼以詳盡講述孟子七個在人性、修養、治國和教育方面的主張。

生於戰國之世,在天下紛亂之時,諸子百家紛紛提出不同的主張,以圖經世濟民,作為儒家學派繼承者,他針對戰國時代的霸政,提出王道的主張,並且游說諸侯,效法先王,施行人性,以解天下之困。

在七個主張中,最為人熟悉的定是性善說。「今日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鑑於本學年課堂上學習了《論四端》一課,看過這章節後,更加深了我對此文的了解。節目中,各主角雖換上了古裝衣物,但卻用上現代的語言及生活細節,這不但把句中意思表現得更生動傳神,更能加深觀眾對文句的記憶。

而另一個令我記憶尤深的是「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將此論說用諸古代帝王,是要提醒帝王推行仁政,行仁德之政,以令百姓順服,治國太平。用於現今香港社會,也是要行政長官反思近日推出之政策,以及警隊執行職務時,所使用的權力及武力,有否違反了這個大原則,從致了解為何今日社會出現這般大的矛盾,遊行行動及反對聲音此起彼落。當現行政府面對社會矛盾,回看孟子的學說主張,可能會有反思,繼而成為一個以民為本,推行仁德之政,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的政府。

孟子有意遊説諸侯,希望在亂世中提醒當權者行仁政的重要性,可惜,失敗,被逼放棄理想,但他後來把自己的主張編寫成書。這比只為當世百姓着想,更為後世留下重要學術資產。而這節目更把這些重要學說用簡易的例子表達出來,在年輕一代的心中植下種子,為未來的社會出一分力。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