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我們不能負全責,但也不是無辜的——讀《當水母占據地球:失控的海洋與人類的危機》有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4/08/2019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寫未來,但其實地球的未來已經不能容下我們的美好幻想了。曾經我很少想過——或者説人們都很少想過未來可能是黑暗的。或者説,我們在本質上都想錯了一件重要的是,那就是:我們還有多少未來可寫。

沒錯,這本書的主題是環保。現在寫環保的文章有很多,但是——恕我直言——完全沒有説到真正的重點。現在這些柔捏捏地說什麽「一人一份力,齊保護地球」的文章能在年輕人的心中掀起什麽波瀾呢?我們需要的是一些實質性的,直指痛處的,在初次接觸者眼中甚至是偏執的文章,讓我們能意識到地球已經千瘡百孔。

雖然説起來有些冒犯,但陸地生物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麽慘——至少不像大多數無助的海洋生物那樣。現實是很諷刺的,當我們隔著電視熒幕可憐那些生活在保護區裏養尊處優的獅子時,至少上萬個浮游生物在海中不斷擴張的「死區」裏窒息、幾千個翼足目因外殼被人造二氧化碳腐蝕而死去。保守估計,每天至少有一種浮游動物或植物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可這是我們本來可以阻止的!

「看看這片大海,這片蔚藍、廣闊的大海;我們雖然不知道海底發生了什麽事,可它還會一直籃下去的,就像二十多億年來它做的一樣,不是嗎?」這就是大多數人對海洋不負責任的看法,但是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海洋前途暗淡。有人說海洋深不可測,但反觀海洋,難道她沒有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我們嗎?

曾經稀少的「海洋死區」在全球各地暴增,這是海洋給我們拉響的第一個警鈴。死區是指在海洋中沒有足夠氧氣支撐大多數海洋生物的水體。在一九一零年,世界上只有四個死區,可現在,這個數目以上升至四百零五個。也許形成死區有很多條件,但人類原因絕對站多數。

可我們已經對不斷增長的死區司空見慣,完全無視了海洋給我們的第一個警告,所以,她又給我們了第二個——水母大爆發。

大多數人對水母的印象都是褒義的——大多數沒見過水母大爆發的人。食物鏈就像一串整齊的多米諾骨牌,摧毀它有兩種方式:推到最前的或最後的。看看現在的海洋,很顯然的,我們正在同時做這兩件事,而且樂此不疲——過漁。過度捕撈使鯊魚、旗魚等頂級掠食者奄奄一息,二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又令生產者——砂藻命在旦夕。海洋中以魚類爲主的食物鏈搖搖欲墜。如果有人反問:「就算它們不復存在了又如何?我們只不過失去了一隻食物來源而已!」但真實是殘酷的。海洋承受不起一條食物鏈崩潰的後果,因爲它和其它的食物鏈相輔相成——至少在雙方勢均力敵時是這樣。但現在這個天平開始傾斜了,越來越輕的那邊是以魚類爲代表的脊索動物門,那越來越重的那邊是什麽?刺細胞動物門(當然,其實只有水母是破壞者,其他的——像珊瑚,反而是另一波受害者,但這不是今天的主題)。

這件事比聼上去要可怕的多——猜猜看,上一次水母統治食物鏈是在什麽時候?六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當然埃迪卡拉紀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因爲當時沒有掠食的必要,當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照一些較偏執人士的話來説, 海洋正在「退化成元古宙時那個只有黏糊糊的兩側對稱生物的、有水母主宰的海洋。」

那麽,如果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到節約、環保呢?如果全人類都能為環保出一份力,工廠減少碳排放、定期做綠化,就會……還是這樣?我們對地球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后,還指望一旦停止就能恢復如初?簡直是癡人説夢!同樣的,我們對地球的傷害也不會「及時」反饋給它。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個好消息,因爲它意味著地球現在的處境只是我們大概七十年前的所作所爲導致的。

但是,如果現在還沒有做好環保的意識,更是個錯誤的決定。如果我們不在海洋拉起第三、第四個警鈴前把一切平復下來,或許就沒有未來可憧憬了。爲了地球的未來,給環保出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