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30/07/2019

《三國演義》是一本根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改編成的歷史小說,故事情節刻劃得入木三分,發人深省。故事人物亦描繪得細致入微,每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形象。《三國演義》被列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他不但多謀善慮,而且遇到困難時總會冷靜地面對。就以「空城計」為例,當時有十五萬魏軍向城內進攻,但諸葛亮只帶着二千五百名老弱殘兵,交戰起來後果會不堪設想。諸葛亮獨自登上城樓,面不改色地彈奏樂器。魏軍看見這個情況,就覺得不對勁,最後選擇退兵。諸葛亮早就猜測到魏軍認為他一生謹慎,從不冒險,所以就大開城門,令魏軍以為城內有重兵埋伏,趕忙撤退。由此可見,諸葛亮實在足智多謀。另外,諸葛亮身邊的人聽到魏軍蜂擁殺來的消息,皆嚇得驚惶失措,只有諸葛亮沒有露出半點驚慌,表現出他鎮靜處事的形象。

 從《三國演義》裏,我更深深地體會到甚麼是古人所說的忠和義。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是因為他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原是丁原的手下,但是他見利忘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一千兩黃金,數十顆明珠和一條玉帶就收賣了他,殺掉丁原,更拜董卓為義父。這正正反映出人「貪」的特性。現今社會有那麼多為了錢財和權力而忘恩負義,違背個人原則和良心的官員,「貪」就是這一切背後的原因,可見「貪」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可是在《三國演義》裏,也有忠肝義膽的人物。關羽由桃園結義的時候開始,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曾經為招納關羽,答應給他很多的榮華富貴,但關羽心中只有他的兩個結義兄弟,經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回到蜀國。關羽歷來也是一個忠義的代表,但無奈地在現實生活裏關羽這種赤膽忠心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所以説又忠誠又有義氣的知己實是難能可貴。

 《三國演義》雖然有些情節被收改,但是背後的道理和啟發無可否認地引人深思,很值得大家閱讀。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