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化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8/07/2019

文化是華人身份的標籤,是祖國歷歷代代先人播下的種子,在後人細心照料下成長。中國各省拔地而起的石屎森林早淹沒了五十年前的小農村,更不用說千多年前的古城了。隨著時間的洪流,祖國經過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戎馬生郊、戰禍連連的春秋戰國時代,脫變成現在經濟繁華、科技發達的世界中心。所謂「文化不絕,民族不滅。」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久經萬事萬人,變化萬千。雖然日月變遷,但依然要留下中國的文化,中華民族的根基。要嘗試找 物件蓋過整個中國文明歷史,只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做法。中國語文,古代藝術,傳統節日等,都是堅撐著中國文化這大樹的根源。

如果說我們的語言是民族文化的果實,那麼甲骨文就是語言的種子。漢字來源於甲骨文,由一滴一滴滾出來的泉流,變成一個波濤洶湧的洪流。中國人最早的文明由文字的利用開始。祖先創造了金碧輝煌的歷史文明,甲骨文更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通稱甲骨文。古代商朝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或獸骨進行占卜,再把佔問內容如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刻在甲骨上,用甲骨保留資料。除了記下占卜內容外,甲骨文文獻內容更涉及當時民間生活、曆法、人物、宗教、疾病、災禍等。甲骨文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語文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看著甲骨文,仿佛倒轉時間回到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讓現代人可以對中國歷史洞鑑古今,從而揭開歷史神秘的面紗。我們祖先造成今天的中國,從甲骨文對中國歷史更深入的研究就更珍貴了。從甲骨文,看到祖先對世界稀奇的了解,以及他們堅信的信念。若希望深一步了中華文化,一定不能排除千歲的甲骨文。

有語言,必定有文字。中國文化是一個美麗的文化,連正常的文字經過畫龍點睛的效果被美化了。古人寫的字,每一撇、每一點都是費盡心思的。當毛筆輕輕掃過雪白的草紙,紙上散開的墨花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書法除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更代表散播到時間地圖各地的古人。仍然在學校讀書的我們,都會互相比較字體——不同的我們, 都有不同的字體風格。同樣,古人各有獨特的字體,每一個筆畫都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模仿的。在五千年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書法逐漸被大眾肯定為一門藝術。漢字的特別結構、形狀、意思都是因這藝術而顯得更美。毛筆寫出的字線條簡單而纖體,卻魅力十分,足以被稱為中國文化精髓其中一部分。雖然現在有多類電子設計的中文字,可是中國書法有一種無法取替的優雅美感,是讓文化美麗的根。

中國文化除了有文字優雅之美,更有家庭倫理之美。中國文化十分重視家庭觀念。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在中秋節與家人團圓。生活在城市的我們被時間捆綁著,早出晚回的工作讓人喘不過氣來,娛樂也成了一部分人的妄想了。晚上走到公園里有一種空空無人的寂靜,葉子在風中沙沙搖著,間中有蟬鳴刺破了夜空,城市的繁華沒有蔓延到公園,它仍是安靜的。只能在回憶里聽到小孩子歡樂的笑聲回蕩。閉上眼睛聽著,只能聽到車輛在公園旁的馬路駛過,一陣涼風吹過來。可是,中秋節讓這公園每年煥然一新,笑聲再次在樹枝間響出。黯然的樹下,被孩子手上動著的燈籠照亮了,人們談天的聲音夾雜著歡樂的笑聲,憂心忡忡的擔心被嬉皮笑臉取替了。一家大小圍坐在公園的草坪上賞月,吃著月餅,猜燈謎。秋節在香港這繁華的城市,可以說是一個放慢人們急速脈絡的節日,讓香港人放下沉重工作、肩上壓力的機會,回想自己的文化背景,紀念古人看世界的角度。一代傳一代的中秋節,由古人的莊重節日變成現在我們家庭團聚的一晚,中秋節帶給家家戶戶快樂,提提我們什麼是家庭,帶出我們家人的重要。

我們的文化是一個注重家庭,具創意且優美的文化,要用幾個事物代表無法表達我們。即使祖國久經千年變遷,早從一個戰亂連連的小國變成現在強勁的國際上的首領國家。但是,我們心中的文化概念固定不變、謹記我們文化的「根」——我們的傳統,藝術,語言。 為了未來,我們要保住我們的過去,一天比一天進步。中國文化經過了千年的鍛造,脫變成現在的模樣,未來也只會變得更燦爛,更宏偉。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