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勤有功,戲無益。」這句話在今天還適用嗎?談談你的看法。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9/07/2019

      香港人,以勤力聞名。人們從早到晚不斷工作。正因為這份勤奮,令香港發展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同時也是數一數二不快樂的城市。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是因為香港人不懂放鬆心情,享受生活。古語有云:「勤有功,戲無益。」我們自小受此教導。但是,「勤」是否一定成功,而「戲」是否只有壞處呢?

      俗語有話:「一勤天下無難事。」的確,勤奮是成功的關鍵,懶惰會使人失敗,但勤奮亦不一定會成功。打個比方 : 為了應付考試,你提早兩星期便開始溫習了,但好巧不巧,你在考試前一天病倒了,最終未能赴試場應試。由此可見,天意弄人,這是勤奮也改變不了的。小說《聊齋誌異》的作家蒲松齡亦是如此。他熱衷功名,多年苦讀,但科舉未中,一直只是個老秀才。他的小說被後世奉為經典,能力不容置疑,為何總不能高中科舉呢? 他並非沒有努力溫習,那是否因為他抗壓能力低,在試場失手?這些我們都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勤奮不一定成功。

       那麼「戲」是否真的無益呢?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時的劇烈運動,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發現,在香港,遊戲越來越不受重視。其實,教育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是從書本獲得的知識才算得上學習。通過益智遊戲,我們可以訓練思維方式;通過群體遊戲,我們可以學習交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見,「戲」不一定無益。遊戲,不一定是指打遊戲機,亦可以指做一些自己享受的,抒發情感。例如上述提到的代作家蒲松齡,寫小說就是他的消遣,他所寫的《聊齋誌異》有抨擊社會的,有歌頌愛情的,如《王子安》、《嬰寧》等,文筆精煉,為後世所贊頌。你看,他的「遊戲」不正是有益於百姓嗎?

      提起香港人,人們一定會說:「他們不懂得笑。」因為他們壓力太大,只會工作,不會休息。只管努力工作,但缺乏娛樂的人,成功了也不會快樂;不努力工作,只顧玩樂的人,卻注定失敗。由此可見,勤不一定有功,戲卻不是無益的,唯有勞逸結合,才是真正有益。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