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7/07/2019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自古以來,我國十分重視中秋,也是我國傳通文化之「根」。「中秋」最早見於《周禮》,到明朝、清朝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節日之一。中華民族也是個非常重視親情、家庭團圓的民族,因此古人常吧圓月象徵著團圓,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那天,每個人都會渴望與家人團聚,享受團圓之樂,充分體現了中華兒女不忘中國傳統的情懷。
  
  中國古代,人們常用「圓月」、「月缺」來象徵悲歡離合。古代遊子身處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看著明月,抒發著眷戀故鄉的哀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正反映出古人對家庭團聚的渴望。中秋月夜,當大家也與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一起度過溫馨幸福的時光,遊子卻獨自飄零異鄉,獨自飽受有如鐮刀的秋風從樹梢上刮過,滿腔的鄉愁無法排解,揮之不去。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人亦寫到「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古人亦曾因流離失散太久而感到迷惘,不知秋思能夠安放在那裡,反映出他們的思念與哀愁成為了他們的牽掛。中華兒女對家庭團圓的執着、對故鄉舊情的眷戀,傳承了我國傳統文化之「根」。

  團圓的願望,是純樸、簡單的,只要一家人能夠聚在一起,共享天倫置樂,就足夠幸福了。然而,現今社會科技發展昌盛,人們為工作奔波勞碌,於黎明曙光揭去夜幕的那一刻,人們就開始忘情地工作;於大地沉睡時拖着疲憊新生回家。當大家也陶醉於城市裏璀璨的霓虹燈、參天高聳的國際金融中心,社會曾發現,「團圓」這意念久已淹沒在歲月的風塵裏,被秋風橫掃,成為寒霜。也許,有人會說道,現代人工作繁多,能抽空一夜與親友吃頓飯,不就行了嗎?其實,這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慶祝,周瑜中秋夜玩的花燈、紙屑花炮;在皎潔月亮的照射下漫天飛舞,在無人知曉時,成為了踐作成塵埃的腳泥。名義上熱鬧的「團圓」,終究不能敵過秋天的冷清。
  
  中秋佳節蘊含了中國千古以來的歷史文化,承載了中華兒女孝悌之本以及對中秋佳節深厚的情懷。但願我們盛傳古人對佳節團圓的重視和渴望,在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下放下生活的煩惱、工作的憂愁、身心的困擾,回到親友身邊共享天倫置樂,並與他們身心交融;維持家庭倫理、維繫社會人倫、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在中秋佳節,讓皓月照亮我國未來,銘記中國文化根源、團圓那股窩心與親切,讓中國文化盛傳至世世代代,成為團結民族、振興國家的堅韌後盾。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