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1/07/2019

月亮

 

月亮的規律自古不變,它到夜中便掛在天上,由一個圓潤的玉盤一天一天削減為月牙兒,又不知不覺間挪回原本的樣子。興許是因為它循序不改的規律,在人類的生命和生活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象徵;亦因為它的可望不可及,人在它的身上附上諸多不同的聯想和寄予對光陰流逝的感嘆。

 

月亮對於人類的工作生息之時極之有影響。鄉村的月亮在地廣人稀的情況下顯得特別明亮,又因山區貧乏,少有照明工具,它更成為人民依靠的晚上光源,因此在人民心中佔着顯眼而重要的位置。現在我們仍然用著的農曆,是倚靠月亮變化的規律演變而成,由此可見月亮對於人類而言,留有深刻可靠的印象,成為了鄉間甚至整個中國的時間指標。又曾聽說月亮的變化直接牽連大海的潮漲潮退,某次坐漁船觀景時無意間從興起的船主滔滔不絕的口中得知漁人靠觀察月亮而得知收穫的成功率,我聽著驚訝,原來月亮一個死物竟然對人民的生計如此重要。

 

因為月亮的無處不在,亦是中國人深刻熟悉的一部分,便常成為古代身處異地的文人托物思人,怗記遠鄉的念物。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尤其在他孤獨寂寞的時候提起月亮。他最是家喻戶曉的簡約童謠言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有他灑脫名詩《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居繁華京城卻不成大志,孑然一身,只能與月影共舞,以月亮為伴度過「抽刀斬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歲月。著名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亦曾在《水調歌頭留有千古垂青的金句:「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實在令人回味。遠至天崖,近在眼前,人們從來都看著同一個月亮,通過月亮憶起另一個因看到月亮而懷念自己的人,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

 

月亮本身的顏色總讓人聯想到潔白,加上高高懸在天上,令人產生嚮往,從而引伸寄託抒發人們遠大崇高的志向,有如上述的詩人李白和蘇軾,他們都是為國家著想,希望能為國家效力。它也代表著愛情的美麗和恆古不變—鄧麗君的名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詞設問:「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可是月亮的美麗亦帶有悲情,它的恆古不變反襯著歲月的無聲消逝,待人驚覺也不着痕跡,無處可尋,恍惚是一瞬間的夢。李煜名作《虞美人》吟曰:「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他作為亡國之君,淒苦迷茫之情盡在言中,月亮不改,榮華富貴的日子卻恍如隔世。少有人能像蘇軾爽朗慨歎:「人生如夢,一樽還酌江月。」

 

月亮不變,人事變遷。但人看見月亮,便能回想過去。對於它藴藏俯視人間所看到千千萬萬的經歷,甚至在人還沒有在世的時候,它已端坐在冷寂漆黑的太空中,俯視人類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千萬年以來的甜酸苦辣,翻蕩沸騰。由而想之,你有否突然發覺這好像理所當然地存在的月亮其實是一個很震撼人心的宏偉存在呢?

 

只可惜我們活在城市裡,多有燈光煙霧,月亮反顯得慘淡了。傳說和神話或許是假的,但人類的現代化和進步發展又是否真的呢?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