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我的文具朋友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5/08/2018

  晚上吃晚飯後,我一如往常,打開我的筆袋,將筆袋中的筆一支支的拿出來,插在一個鐵製的筆筒裏,讓我的筆們充分享受這美好的月色。我非常珍惜和我的文具朋友每日在這時刻的相聚,它們靜靜地靠在已有些陳舊的筆筒,光管的白光直射到每隻筆的身上,顯得尤其精神,比起待在侷促的筆袋裡,我知道,這些小傢伙們更喜愛待在這老態龍鍾、沈悶而又和藹的筆筒裏。這個黑色的筆筒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我的媽媽以前在書店裡工作時的用具。在我讀小學一年級時候,媽媽換了一份工作,這個筆筒順理成章地闖進了我的生活。 

      一開始,他裝滿了我最愛的「中華」牌木鉛筆,到後來各式各樣的文具,少了許多那帶著紅帽子,穿著紅黑間條的筆直身影,多了一些「新科技」,例如活動式鉛筆、圓珠筆,甚至是塗改液。

     我自問是一個死板的人,媽媽經常對我開玩笑道:「我女兒真像小老頭,寧願每天花時間去削木鉛筆也不用能換芯的活動鉛筆。」不過,十多年後,鉛筆已不再像以前那樣佔據了我的筆筒,甚至在考試時我已改用了活動鉛筆以防筆芯中途斷掉。那究竟木鉛筆在我的生活中還有價值嗎?這個問題,在我的腦海裏問過無數次,每當我欲「破舊立新」時,手裏一握住那棱柱分明,觸感非凡的紅黑相間的筆身,我又只能無奈地放下,認命似的拿出與它風雨同舟近十載的刨筆機,拉開上端,輕按像兩只小耳朵的小鍵,把筆對準那有著小齒的圓孔,準備就緒,拉動把手,「咔......咔......咔⋯⋯」像齒輪與齒輪之間不停的摩擦,咔咔聲日漸混濁,我知道他老了,不再像往日般圓滑,鋒利,內部的刀片也變得鈍了,即使我往裡面加一些油,他也走不動了。

       不知為何,我今天猶如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小時候,那時,我心愛的筆筒光精緻,絲毫沒有受到白色的塗改液的「洗禮」,我最寶貝的中華牌鉛筆,正一盒疊著一盒,像紅色的轉頭一樣,平整地放在我的抽屜裡,還有五支高低不一的豎在筆筒裏,正排著隊,接受刨筆機的打磨。我的刨筆機十分可愛,當時我到媽媽工作的書店裏玩耍,一眼就相中了這黑白相間,四個角圓圓的,頗有外柔內剛的姿態,它果然不負我所望。每天放學,我都把一支支用著鈍了的鉛筆放進刨筆機裡一遍一遍打磨、削尖,樂此不疲,用完以後,還會細心地清理掉鉛筆的「廢料」,保證我的刨筆機保持整潔。

       在時代發展飛速、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被動地接受變革,摒棄一切低效率的事物,最大化地化繁為簡。其實,我們是否應該停下急促追趕的腳步,想一想,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留戀,去珍惜。或許,今時今日,我不得不使用活動鉛筆,不得不改用更加便攜的筆袋,不得不運用一劃帶過痕跡的改錯帶,但我始終記得,那三位老朋友,陪我走過的一段路。

       現代人交朋友,大多數如同交易,注重成本和效益,而那些如中華牌鉛筆需要被刨筆機細心打磨的老朋友只能淹沒於時間的長河,嚮往著自由的天空的筆最終也只能遠離那需要小心呵護的「無頂之所」適應侷促封閉的軀殼。或許像我這樣一成不變的「老古董」,終究還是與我那老伙計為伴吧!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