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權的迷思

系列: 以理服人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8/07/2018

 

香港生活節奏快,人人忙得焦頭爛額,不可開交,工作時數長若江河,生活壓力如千斤鼎一樣負在背肩上;難得下班,還要惴惴不安,但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便膽戰心驚以為上司又有工作交代,實在是「進亦是憂,退亦是憂,然則何時而樂耶?」。於是有人認為,香港政府引入「離線法」,便可以還香港市民一個舒服的下班生活,心中烏雲撥開,心情為之一順,然而這真的有效果嗎?徒然無功!

 

首先,「離線權」不能針對香港社會問題起到好的效果。

離線權指員工在下班以後,可以不回應上司的信息,有權選擇拒絕工作,以此讓香港市民的工作壓力減少。但事實上,香港的員工在社經地位與他們的上司有天壤,員工拒絕上司的工作任務,便是對自己的前途做一次必輸的較量。相信大部分的員工都情願信從老祖宗的性格「逆來順受」,寧願吃點虧,也要在上司面前有一個良好表現,以博得表揚。你或問,香港員工為何會有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現?

 

為勢所逼,不得不如此。香港社會的物價很高,尤其是在房價方面,更是高不見頂,有時不禁讓人發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嘆。香港作為華人社會,市民對人生的最基本追求必然是「安居」,若要安居,必先「有業」,而且是一份穩定的職業,這樣才能帶來穩定的收入,以累積財富置業。如何有一份穩定的職業?當然是在公司有好的表現,對上司的佈置的工作任務要積極完成;而「離線法」卻是要員工對上司的工作置之不理,顯然是違背現況,在香港不宜推出。

 

既然離線權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香港的廣大勞動人民仍然處於焦爐的工作之中;香港政府有必要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而今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嗎?不,當然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香港人對工作不滿對情況,但是問題的根本不在政府,也不在社會,而是每個人的價值觀上需要改變。

 

我記得梁啟超有篇文章《敬業與樂業》有一句這樣寫道:「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任何的職業都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已經選擇了從事這項職業,是醫生、警察,乃至是清道夫,那麼便要努力工作,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情緒,多作準備完成一切挑戰與困難。梁啟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 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我相信只要每個香港人都能堅信上述的道理,那麼即使不需要引入「離線權」,他們都能於工作尋找趣味,在趣味中工作。

 

有人或會提出質疑,正所謂:「勞逸結合,才能有更高效率。」而今離線權正是幫助香港市民,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停下來休息一下。從而能為日後的工作,帶來更好的效率,提升生產力。

 

孟子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今離線權正是那個魚,是要捨棄而選擇熊掌。中國文化講求「仁」,即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的愛可以互相傳遞,發揚和諧共榮的精神。而「離線權」卻講求員工在下班後,能夠不理會上司發來的一切信息,這與儒家思想事相違背的。上司與下屬,在五倫中歸「君臣」關係,之間講求一個字「忠」,下屬對上司的工作盡心盡力完成便是忠。而「離線權」卻主張員工拒絕上司工作便是不忠。上司與下屬的關係的和平便是熊掌,因此離線權不可取。

 

 

有時翻開史書,看著那些古聖先賢,他們憂國憂民,天天忙碌工作,未嘗一日之樂,未嘗一日之閒;他們,可有抱怨嗎?我記起「旦且朝讀書百篇,夕见七十士」的周公、忍辱負重,也要完成工作使命的司馬遷、夙夜憂嘆,庶竭驽钝的諸葛亮。我甚至還記起移山的愚公、伐樹的吳剛、填海的精衛、推動巨石的時候薛西弗斯。對於使命,他們抱有一種敬意與執著,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們不憂不懼,盡力完成,哪怕會付出汗水與鮮血,也在所不辭。這正是高尚的工作態度,豈有為個人私慾而要求放下工作?

 

我特別喜歡一個詞「天道酬勤」。為了工作,我們焦頭爛額、疲於奔命、披星戴月,當下或會覺得特別幸苦,心中感到不快、抗拒、不公。請不要抱怨,付出多少必然會收穫多少,這是世間真理。僅記,洛陽旁的參天古樹,曾經也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經歷無數苦難,方能破土而出,崛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