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 

「目送」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31/01/2018
我第一次接觸《目送》這本書,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當時我請求老師為我推薦好書,她便告訴我「龍應台的《目送》不錯啊」。後來又在同學們的推薦下,我便看了這本書一兩遍。在機緣巧合下,今年又讓我遇到它了。

六年級的時候讀這本書,和現在四年後再讀的感覺真是大大不同。六年級的我主要是從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我被書中優美的措辭深深觸動;如今我還是抱著欣賞的態度,但卻不只是欣賞作者的文筆了,而是被作者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人生哲理而為之著迷。

《目送》是龍應台的情感文集,由六十多篇散文所組成。書中作者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攜手共行,兒子的離別,朋友的牽掛;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

我一翻開書,映入眼簾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書中最享負盛名的《目送》。文中有很多值得讀者們深思的人生哲理,而最能打動我的便是這句:「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現在年紀還小,對於養兒經、父母經等並不是很熟悉,但作者用她平實的筆調娓娓敘述了她作為一個母親看著兒子逐漸長大和獨立而與她疏遠,和作為一個女兒看着父親生病和離世的真摰情感,令我很受觸動。讀著這篇文章,我彷彿代入到我母親的角色,看到她平日裡照顧我和祖父祖母而感受到的種種辛酸無奈。我在整本書中最喜歡的便是這篇《目送》,因為它真的非常感動人。

對我而言,另一篇文章《母親節》亦是非常難忘的。作者用幽默風趣的手法,寫出在母親節當天收到兒子的電郵,電郵內有一個網址,網址上是一則影像,主題是「與母親的典型對話」。對話中流露出媽媽對兒子的關心,但兒子卻嫌媽媽太煩厭,不懂兒子的心意。作者的兒子是藉此去揶揄自己母親的囉嗦,令作者感到有點無奈。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這可能是因為我身同感受吧,我也有個可愛的媽媽。

其實,書中有還有很多值得讀者們深思的人生哲理—「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無數隻的腳,無窮盡的奮鬥,一生的努力,只能走一點點的路」。這些人生道理都大大加深了我對得失成敗的認知和理解。而最能撥動我心弦的便是這句「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這讓我意識到孤身奮戰是人生中必有的階段,我要努力裝備好自己,迎接未來的挑戰。

我很喜歡龍應台,但她的文章有時候我需要閱讀多次才能理解箇中的含義,有時甚至不甚了解,因為有些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但我還是喜歡追看。閱讀這本散文集,我能夠從父母的角度去了解他們對兒子的想法,以及從成長子女的角度去了解他們對年老父母的想法,作者的文章正好給予我反思的機會。 我想我長大後,如結婚或有子女之後,我或會再看這本書,到時可能又有另一番深刻的體會了。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