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彷徨》有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3/01/2018

最初以為這本書是說作者一些不愉快的事令作者感到彷徨。但這是完全錯誤的,這本書收錄了魯迅所作的十一篇短篇小說,而令我深刻的故事是《在酒樓上》及《弟兄》。

在《在酒樓上》一文中,作者借他到城中重遇舊朋友一起吃飯一事,隱喻自己已成為「堅守者」。但我覺得,有些事情接受新事物也不是一件壞事,有可能新事物會帶來好處。例如在作者身處的年代,中國仍處於較落後的階段,思想仍然封閉守舊,因此有一群人提出了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成為邁向科技發展的第一步。因此,退後一步亦不是壞事。但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堅守,例如我們的情操。所以,我們要因應事情的因素而決定要不要堅守或退後。

在《弟兄》一節中,描寫一對表面感情極好的親兄弟,哥哥張沛君對弟弟關懷無微不至,弟弟染病哥哥憂心如焚,但內心其實是擔心弟弟一死自己就須負起養育姪子的責任。哥哥在表面上十分關懷弟弟,但他在夢中則虐待他弟弟的遺孤,甚至「在臉上一掌批過去,滿臉是血。」這樣是真正的兄弟情嗎?當然不是,正真是手足情深的關係不會計較任何東西,會為他盡心盡力付出,但在本文章可以見到文中的哥哥自私自利的想法,以及他們虛偽的關係。

從作者的故事中,也令我想了另一個問題:不單止親情,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有很多虛偽的關係,真正的朋友只佔少數。所謂的「朋友」,分了很多種。有一種朋友,只會在學習上跟你友好,但課餘時間卻不瞅不睬;亦有一種朋友只會一起玩耍,不會過問其他事情,也沒有耐心去聆聽。因此,對我來說,真心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有很多只有表面的友誼,卻沒有深入的交情,那些都是虛偽的,他們只會帶來短暫的快樂。可是真正的朋友會帶來肯定及支持,每一天都會是充實的一天。因此,在《弟兄》一文,主人公張沛君及其弟的交情並不深入,他亦暴露了人性醜惡的一面。

總括來說,《彷徨》是一本發人深省的故事,從中也告訴了一些道理,亦令我深思了「堅守」與「友誼」的問題,令我上了一堂寶貴的課,開啟了我的人生之門。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