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作者: D.C. 最後更新: 04/02/2024

初接觸這本書,實際上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天才」,言簡意賅,指的就是擁有聰明才智,天賦的才能,具備超越常人的聰明智慧;相反「瘋子」泛指思想紊亂,狂燥行為不修邊幅,毫無節制的狂人。這兩個相對立的字詞竟然能夠並存,更被描繪得只有一線之差,簡直顛覆了我對精神病患的認知。

書中簡介提及到只要「撥開文字和表上的迷霧,更開闊地接觸這個奇妙的世界」就能夠「打開你對世界、生命及萬物的想像與思考。」這句說話深深觸動了我。世界上從沒有一事一物是黑白分明的。世界觀總是因人而異,所有事情的對錯都是見仁見智,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提供完整徹底的理論解釋一切自然現象,正是如此,作者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探索另一角度——精神病患者。這一群被社會孤立排斥鄙視的群體徹底用異想不到的角度描繪全新的世界,把難以用三言兩語講清講楚的觀念以簡單直接的言語卻又配合着天馬行空的想像一一陳列出來。

這令我錯愕不已,在這五十八篇訪談裏,精神病患竟然能夠提出嶄新的化學物理天文等理論,邏輯推理更是無懈可擊,即便是各界專家也聽得目瞪口呆。這正正印證了作者堅信的觀念:沒有人的看法應該被忽視,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必須用心聆聽方能得到整個局面的宏觀體會。

我不禁質疑,究竟瘋子又是如何下定義呢?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大多數都是因為其躁狂症打擾了社會秩序,被判處需要特別關注,但這也代表着將會與時代脫節,與世隔絕。事實上有的精神病患者只是因為常人無法理解他的價值觀,甚至只不過是超乎他們知識範圍內的科學發現就被無辜送進病院。其實,不被別人理解,異想天開的想法便必定要被否定嗎?作者勇於挑戰社會框架的那份精神激勵了我對一切事物改觀。所有事情只是角度上的探討,凡事必須從多個方面了解,即使對方的立場與你截然不同,亦應該嘗試從他的出發點思考,同時保持着自己堅定的觀念,先不要被對方動搖;再仔細分析其邏輯思維再下決定,判斷事情的對錯。

精神病始終是此社會所避忌的話題,「精神病」一詞在現今社會常被人跟負面意義扯上直接關係,從現今教育體系已顯而易見,總會刻意避開精神健康的極端例子,若有同學主動尋求社工協助,就必須知會各界,引起高度關注,再進行情緒調節及心理輔導,無疑是將師長社工所給予的關注變成枷鎖。

儘管學校已是如此,更何況是整體社會。如果市民大眾不出一分力,踏出第一步去嘗試了解這種擁有「特異功能」的人類,雙方的矛盾只會日益增加,磨擦最終會演變成衝突,令誤會日益加劇,嚴重破壞社會和諧。因此當大家遇到身邊的親友突然提出出乎意料,異於常人的看法時,不要第一時間投射驚恐的神情甚至是嘗試迴避他的目光,先嘗試理解,再尋求專家意見,在一切方法都徹底使用過後才資訊精神病醫生,探索入院治療的必要性。

接納是一種寬宏,是中國文化歷代稱頌的美德。若果身邊的親人不幸成為故事的主人翁,我們不妨以沉默的陪伴,默默的嘗試去理解,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同理心。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