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茶花女閱讀隨筆

作者: nickname-dgs-466053 最後更新: 17/08/2024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國十九世紀的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品。本故事描述了青年亞蒙在巴黎邂逅了花容月貌的上流社會交際花-瑪格麗特後所發生的曲折淒婉的愛情故事。二人相識不久便墜入愛河,過上了夢一般短暫而甜蜜的生活,可純真的愛情無法打破世俗的偏見,在眾人異樣的眼光及亞蒙父親的強烈反對之下,二人被迫分離,屬於交際花的對世間最後一絲美好的期待灰飛煙滅,而年少無知的青年也領略了社會風氣的敗壞腐爛。瑪格麗特再次被往日的黑暗籠罩,最後在情感和病痛的雙重折磨下離世,而亞蒙也鬱鬱寡歡,後悔不已。


縱使瑪格麗特過著窮奢極侈的糜爛生活,但內心深處卻保留著一顆純潔無瑕的心,麻木墮落的軀殼裡,還棲息著一個高尚純真的靈魂。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瑪格麗特被迫墮落,不慎失足而迷失於放蕩痛苦的虛榮深淵中,她一直保持著對正常生活的熱誠及嚮往,身為交際花也擁有對真愛的渴望和追求,而她最喜歡的,無瑕的茶花也一定程度象徵了她的純真。直到邂逅窮小子亞蒙後,生活奢靡的她毅然決然地離開水深火熱的巴黎,二人在鄉下過起夢寐以求的樸實清幽的日子。善良的她決定洗心革面,拒絕了所有給予她經濟支援的公爵們,私下典當飾品來還清債務,同時為亞蒙減輕負擔,而她所期待的,不過是亞蒙至死不渝的愛情。但同時,也很有可能的是,瑪格麗特只是愛上了愛情,和脫離苦海後寧靜的生活,對方並非一定要是亞蒙。


亞蒙的父親為了家族的聲望,極力反對二人的交往,在他的頻頻勸阻之下,瑪格麗特最終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換來了愛人家人的聲譽。直到這裡,我認為瑪格麗特雖然像賤民般被羞辱,心中的通情達理,高尚品格卻絲毫沒被泯滅,反而選擇了奉獻自己,但是也間接等於放棄了屬於正常人的生活,回歸於從前的苦海中,這反映了見慣上流社會醜惡嘴臉的風塵女子的善良與在取與捨之間的掙扎。而亞蒙的父親就是大惡人了嗎?不,個人認為只能說他沒有尊重兒子的想法,從維護家族榮譽及平息社會輿論的看法,他是正確的,誰又希望自己的兒子被世俗的口水淹沒呢?


在故事的最後,性格遠遠沒有茶花女瑪格麗特成熟穩重的亞蒙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對她產生了一層誤解,以為她想回歸以前紙醉金迷的生活,便沒有認真分析其中原因地,報復似地侮辱她,折磨她。直到茶花女飽受病痛的折磨以及不耐亞蒙一刀一刀在心上留下疤痕而含冤死去,他才恍然大悟,可屆時再後悔,已經是追悔莫及了。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我認為亞蒙缺乏勇氣,過於懦弱,愛,卻不敢追求;愛,卻不肯信任。也是那一份不成熟造就了悲劇的發生。「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一天,我在你的眼裡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瑪格麗特在日記中留下。無法想像當時的瑪格麗特有多麼煎熬,字裡行間的苦楚又有誰能理解?茶花女的純情高尚令人動容。


作者通過她的悲慘遭遇揭露了種種社會問題,包括對社會底層女性的偏見,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冷酷等。瑪格麗特清純無邪,卻跌進社會的陷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自此被大眾和骯髒劃上等號。而她們又何嘗沒想過悔改呢?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世人所唾棄,難以被認同,最終在黑暗中度過餘生。


這本書的感情真摯,扣人心弦,由於是真實的故事,所以情節連貫,人物情感也十分合理,真實。除了描述了一場令人惋惜的悲劇愛情故事以外,更揭示了當時社會上的問題,引人深思。讀完這本書後,我總是會一遍遍地分析故事情節,揣摩角色心理,故事之精彩令我一次又一次地反覆咀嚼,認真思考,恨不得多讀幾次,再次走進屬於茶花女那淒婉的故事中。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