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小思 (著) | 樊善標 (編) | 陳子謙 (編)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ISBN: 9789620445538
讀中學生文學精讀・小思有感
小思,本名盧瑋鑾,是香港一位中國現代文學和香港文學研究者,同時當過中、小學的老師,更曾為報紙專欄寫作近二十餘年。此多重身分讓她明白文章的要點在於引發讀者的共鳴。樊善標、陳子謙兩位中文系博士,從小思跨越幾個十年的寫作生涯中精選出五十九篇散文,讓讀者走近小思的日常,了解這位作家的寫作風格,而領悟到她筆下的人文情懷。
編者在前半選文中呈現了小思在一生中為人最熟悉的幾個身分特徵,首先是身為人師的一面。散文中可以看見小思不斷嘗試走近學生,和學生們一同學習關於人生的課程。隨著文字娓娓道來,可以看到小思想方設法聆聽學生的心聲,又在教學生涯中遇到不同事件,讓她不禁讚嘆教師對於自己學生的完全信任,和學生盡忠職守等等優良品德。
師徒關係出現至今已有千百年,跨越東西方,從論語的孔子與弟子,到聖經的耶穌和十二門徒,師徒之間互相學習,傳承學識、感情。現代的學校裡,師生關係完全出於制度的安排,彼此都需付出更多心思相處。小思的散文讓讀者能夠從教師的角度重新思考,同時帶出了長輩對年輕一輩無盡的期許和信心,讓年輕讀者了解到長輩的心聲。
小思聞名於她收藏的嗜好,除學術材料外也熱衷於收集車票、食肆名片,牙籤袋等生活的痕跡,逐漸生出一套專屬的收藏哲學。小時候,她喜歡牛奶糖,還鋪平疊好每一張糖紙,納入藏品。長大了,忽然想吃牛奶糖大可買三四罐牛奶糖,一天吃上十多二十顆,卻不敢去做;她學會了,有時割愛才能保存回憶的新鮮。
她也收藏一些已過世名人好友的物品,最後捐贈予紀念館。小思愛寫對於往事的緬懷。世上有很多事物都不能永遠屬於自己,但其遺留在心上的影響力卻是永恆。人的思想不能永存,但卻可以傳承、傳播開去,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小思藉文字、收藏那些貫注了生活情感的小物件,懷念已逝的精神。
本書後半主要探究小思的寫作特色。編者說小思雖年事已高,文字卻仍帶著童心的活力。小思的文章也不限於日常小事,更有對不同類型的挑戰;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她於巧妙地利用自己簡練的文筆,寫孩童純真的惡意,看得讀者寒毛直豎。小思一般的作品聞名於親切而有感染力,不濫用詞藻、各式修辭,使其過於花巧。文風平易近人,淡雅又不失熱情,慎重兼備矜持,雖不氣勢恢弘,箇中道理卻都是切身、具體的。
書中所選都是千字左右的短篇散文,十分精練。寫個人生活的作者有很多,但小思的文章卻很多是為香港的市民量身打造,寫這座城市裡的人才會有共鳴的大小故事。因為小思所寫的文章靈感大都來自於日常的觀察和感悟,從小事中帶出鮮明的主題。仔細觀察每一日,不被心中預設的答案束縛,便能像她一樣不斷發現嶄新的結論。
文字能打破時間的隔閡,引導世上每一雙好奇的眼睛看遍昔日眩目的星光,成為文學長河中的下一顆星。讓我們從小思的筆下學會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將一瞬即逝的當下記錄,與前人對話,向未來拋出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