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安的荔枝》有感

作者: nickname-dgs-607263 最後更新: 19/08/2023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来。」杜牧 


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時,看到的是皇帝和妃子骄奢淫逸的生活;而《长安的荔枝》这本书令我看到是这「妃子笑」的代价。

這件故事由上林署的李善德說起。他以為自己撿回來一件肥差事,即採辦荔枝煎一事,不想被上司坑了一把,荔枝煎其實是荔枝鮮。一字之差,天差地別;要知道在當時交通並不發達的社會,要從嶺南運回來新鮮的荔枝可不是一件易事。

李善德本是明算科出身,精通算數,這份本領也幫助他琢磨各種運送荔枝的運輸方式。李善德的法子關涉極多領域,想像的出李善德為了運送這鮮荔枝做出多少努力。最終,荔枝成功運送到長安。

對於皇上妃子來說,荔枝只是吃的;對於朝廷官員來說,是一個額外賺錢的機會;對於農戶來說,這沒吃過的鮮荔枝卻是一項徭役,一筆荔枝錢。

李善德作為親眼目睹過這荔枝到底耗費人力物力的人,自然不願讓官員從中得利,便開罪了右相,最終被流放嶺南。

「此事起於貴妃的一句無心感嘆,終於貴妃的一聲輕笑。」李善德為了這個荔枝,從嶺南到長安往回,卻落得流放這個結局,在當時別人眼中恐怕比殺了他更難受。但是不久後,安祿山叛變,長安淪陷。若不是李善德「作死」,他還在長安兢兢業業做著他的荔枝使呢。

我認為《長安的荔枝》這本書十分值得閱讀,作者透過小人物李善德的角度帶領讀者看到「千古艱難為做官,一事工程萬頭禿」的官場之相,故事中的「貴人相助」只不過是貴人透過送荔枝這件事能看到利益,而送出的順水人情罷了.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