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勝有聲

作者: 施悅曦 最後更新: 13/08/2023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説明了無聲比有聲更有内涵,更是韻味無窮。我以前對這句話的了解只限於背誦,但那個無聲的聖誕之夜,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聲的重要性。


那是個平安夜,我參加了朋友家裏的聖誕舞會。我雖然前兩天打球時弄傷了腳踝,無法跳舞,但向來喜歡熱鬧的我,依然欣然赴會。何況有爸爸接送,有什麽地方去不了呢?


朋友的家裏張燈結彩,佈置華麗,還有各式的美食。唱機播放著動感的音樂,大家都擺動身軀,盡情跳舞。但我只能拿著飲料,坐在一旁。這可是我第一次如此掃興成了個無法融入的旁觀者,猶如被遺棄到宇宙邊緣的小生物


這是從來未有的體驗。我感到一絲的寂寞,更有一種莫名的傷感。熱鬧和喧嘩,已成爲了我的一部分,總是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總是和朋友們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但在這個平安夜,我的本能似乎離我而去,無法表達自己的聲音,如此的寂寞無力。


我只能靜靜的坐在窗邊,百無聊賴的看著周圍的一切。看著看著,我倒看出了味道。你看,怎麽墻上的燈光如此閃爍,如此五光十色?怎麽小美跳起舞來,如此的優雅?我可是從來都不怎麽欣賞她的舞姿呀。我也看見了角落裏的小貓,慵懶地躺在自己的小沙發上,顯得無比舒適。


我走出陽臺,一陣冷風迎面而來,令我精神不禁為之一震。維港的夜色真美,大廈張燈結彩,五光十色,街上的車水馬龍,汽笛聲和人聲混合成一首奇妙無比的交響曲,洋溢著濃濃的聖誕氣氛。


這些都是我以前從不留意的景色和聲音,怎麽我以前都不太留意到?這令我陷入了深思。


派對中段,我致電爸爸接我回家。我坐在後座,車子穩穩地向前駛去。爸爸的車我坐了十幾年了,以前我總是在後面看手機和打盹,但今天我卻看到了他那對熟練駕駛的手,以及聽到了轉彎燈的嗒嗒聲,如此的新鮮,卻又如此的溫暖。爸爸看著我今天有點異樣,對著我不解的笑了笑。


回到家裏,媽媽得知我沒有怎麽吃過東西,就向我打了個眼色,不用多久,我就聽到了炒菜的滋滋聲,如此的清脆悅耳,聞到菜肴的香味,令我食指大動。我看著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背影,有所觸動,心裏感到一陣陣的溫暖。


夜深時分,我半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夜空,如此深邃,也令我聯想翩翩。


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似乎找到了答案。是的,過去我只是關心自己的聲音,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旁邊的事物和聲音,我似乎視而不見,聞而不聼。而這個難得的平安夜,令我第一次如此沉靜,感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事物。


這個現象在社會上相當普遍。根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我們正處於一個自我中心的年代,加上網絡世界的影響,令青少年很容易沉迷於「自狹隘世界,自己是一切的中心,自己的聲音才是最爲重要。我們都習慣了表達和論述,卻忽略了尊重和聆聽。


就好像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我們已經視之如常,甚視若無睹。但如果能夠沉靜下來,聆聽他們的聲音和心聲,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我們要聆聽朋友們的心聲和需要,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我們要聆聽不同意見者的聲音,才能慎思明辨,取長補短;我們要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才能打開自身的感官世界,予以感受和想象;我們更要聆聽歷史文化的聲音,才能從中獲取養分和智慧,培養遠大視野和人生目標。


這是一個從小我大我的重要進程。


這一切,都需要從懂得傾聽開始。我們要閉上自己的嘴巴,打開我們的耳朵,開放自己的心靈,去體會那更爲豐富和精彩的奧妙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無聲勝有聲」。


想到這裡,聖誕節已悄然到來。我在一夜之間,似乎長大了一些,明白了一些很有意義的人生道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