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以一生的時間精力成就一番偉業? 又有多少庸碌之輩每天浪費光陰,把自己的才能天賦掃進垃圾堆,卻整天哀歎自己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武之地?
古今中外,以努力取得成功者,不計其數。有的憑着個人努力和人格魅力成為了國家元首,有的憑着自己的努力締造了一個影響世界的商業王國,也有的整天埋首在實驗室裏,廢寢忘食,只希望以新發明改善人類的生活。
以曾子為例,在世人的印象中,曾子是孔子愚頓的學生,常被孔子訓斥,然而孔子的學說主要靠曾子才能廣而流傳於後世。曾子雖然天賦不及孔子其他弟子,然而他努力向學,勤能補絀,終能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再說金庸著作《射鵰英雄傳》的主角李靖,他雖然天性愚純﹑笨絀,然而他虛心向學,不恥從師,而且勤加鍛煉,終於練成十八般武藝,成為一名大俠。
香港田徑運動員蘇樺偉,他天生有痙攣,面對這般頑疾,莫說要成為運動員,就連普通行動都有困難。他非但沒有天生的優勢,反而有看似沒法克服的劣勢。但是,他放棄了嗎?不,他沒有。他心裏有一團火,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憑着自身的努力,把在他人眼中的不可能重新定義為可能。沒有了無數在烈日交加下鍛煉的日子,他,也就只不過是那個無人問津的蘇樺偉。
對,是努力成就了蘇樺偉。
愛迪生曾說: 「天才,是一分天賦,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也就是說努力比天賦來得重要。一個人假若努力,是有可能突破天資的限制,取得成功。
可能有人會說: 「只要有天分,不用很努力也能取得成功。」我必須承認天分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必然因素,努力才是。古代神童方仲永,數歳就能作詩,使得人人嘖嘖稱奇。然而,方仲永終日賣弄自己的才識,又怠於學習,寫作水平一落千丈,終江郎才盡,神童的光環被摘了下來。其實不只是方仲永,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小時了了,但長大後平凡無奇的人。他們的衰落,皆因自己的懶惰。哪怕他們當初是多麼有天分,多麼的優秀,他們最後也是因為不願努力而與成功失之交臂。
人們往往把他人的成功歸因於他們獨一無二的天賦,然而人們甚少反省自己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他們是看不見或不願得知成功人士背後的努力和付出,才會以此來把他人的成功視為天賦帶來的禮物。他們渴望得到果實,卻不願播下種子。
這個世界不乏既有天賦而又願意付出努力的人,他們往往能成為社會的棟樑。而那些天資略遜而又願意付出努力的人也不需灰心,透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天資帶來的差距將會縮窄。
在香港這寸土地裏,「獅子山精神」長駐在每一個人心裏。只要一直秉持着信念,努力拼搏,成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