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

作者: nickname-sph-838756 最後更新: 28/03/2023
今天, 我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名叫《香港百年:住公屋、飲杯茶、賭馬仔,尋訪在地舊情懷,重溫久違人情味》。 這本書的作者是雪姬, 她是八十年代後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經歷了香港最興盛、 疫情嚴重及社會動盪的時期, 於是決定動筆寫下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說明香港由漁港到國際金融中心,經歷百年的變化, 多元化的建築、店舖、不同的地區、各種各樣的商業發展、文化進步讓讀者更理解香港的文化變遷, 讓我有不少讓我啟示。 文章提出「香港精神」已進化, 作者引用《獅子山下》歌詞闡述香港獨有的人情味: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風雨同舟的香港人, 不懼艱難 , 患難與共 ,真令人敬佩!
 
此外, 這本書分為五節介紹香港文化:「印象中的老香港」、「香港當年情」、「香港好滋味」、「遺忘了的過去日常」、「香港人的母語廣東話」。 作者利用淺白的文字、 百幅手繪插畫, 圖文並茂地、 生動趣地吸引讀者去閱讀, 讓讀者在圖文並貌中懷念香港的地舊情懷,重溫久違了的人間溫情。
 
另外, 我十分贊成作者在書中說出香港舊時的人情味是十分豐富的, 讓我啟發良多。 舊日的香港人在簡約的屋邨或唐樓生活中、缺乏物資的生活中,學會了人樣培養了鄰里之家親情,更理解到多溝通及人要互相幫助之精神,令溫情洋溢於香港。 例如: 某一天你忘記買米來吃, 舊時的香港人可向鄰居借米, 這培養了鄰里之間的情誼, 大家找共同話題溝通, 每天開開心心地過活。 這與大部分住在現代高樓大廈中的淡薄人情香港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另一方面, 昔時住在屋邨的港人為了通風把家門打開, 鄰里間可幫忙照顧小孩或閑話家長, 相對現在涼薄的鄰里關係,更讓人窩心。 
 
現在鄰里間好像隔了一道牆, 相見也不打招呼,住在旁邊的鄰居也不 知道名字, 人的關係如《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中描述一樣:「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這些疏遠的關係,若你需要幫忙的時候難以啟齒, 鄰里之間毫無交情 ,害怕別人不答應你的請求。
 
再者,這本書最吸引我閱讀的地方是說明了人情味的重要性。 現代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學業及事業, 不會久留在一地方 ,更不會慢慢享受生活! 真是可悲 ! 比如: 昔時,香港人在茶餐廳,會與店員打招呼,店員會幫忙照顧小朋友, 大家存在著化不開的溫情。 現在, 除了銀髮飄揚的老人家外, 大家便匆匆忙忙地吃上早餐離開茶餐廳了。 更甚的, 為了趕時間, 便「搭枱」完成用膳」, 香港的地道小食 如蛋撻、菠蘿油、奶茶等都未能津津有味地品嚐, 餐廳服務員減少與食客溝通, 昔日的人情味已在「匆忙中」慢慢消失,「人情薄似秋雲」。(朱敦儒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翻閱完這本書後, 讓我反思人的關係應該如何改善, 首先可以由「打招呼」開始, 增添人之間的人情味。 因為沒有人情味,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了真情,沒有了溫暖的生活,也沒有了美好的人生。 這本文圖並茂的書籍很值得我們去閱讀, 請大家立刻翻開書籍。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