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拔萃女書院的學生,喜歡閱讀和寫作。
利東街
夏天無聲無息地來了,天晴得如一張藍紙,連一絲浮絮都沒有。原本熟睡的我被刺眼的陽光叫聲,便打算趁着假期整理家中到處亂放的雜物。在翻找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張陌生又熟悉的照片。
瞇著眼睛端詳了一陣,只見手中的薄紙兩側已變成了淡黃色。經過歲月的蹂躪,照片中的人和景都佈滿了黑班。相中的唐樓整齊劃一,天台相連,街上車水馬龍,似乎現在仍能聽到路人們的輕聲笑語。再仔細觀看,發現照片的左下方站著四個人,兩男兩女,其中兩個小孩正在做「鬼臉」,而他們的父母則好像眼泛淚光。平淡的歲月時光終於在我腦中浮現出一絲跡象。頃刻,這張照片便打開那在腦海塵封已久的街道回憶⋯⋯
那是一個冬天,薄霧瀰漫。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我和弟弟牽著爸媽的雙手,在寒風的吹拂下,經完全感受不了一丁點冷意。街道旁的招牌在高空懸掛著,有的刻著「祥利美食」,有的寫著「華藝裝修」,還有的舉著「香港賀咭」的字樣,抬頭一看,應有盡有。這條街上到處都是印刷店,墨水、碳粉的味道撲鼻而來,「卡刷卡刷」的聲音把設計好的圖案逐一印刷,到處百業興旺。街上的唐樓錯落有致,在冬日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我和弟弟興高采烈地奔進一間小店,只記得那裡商品林立,有喜帖、利是封、揮春⋯⋯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而店裏盡是雙雙將結婚的新人,四周都歡欣喜慶。在依稀的記憶裏,我拿著一張鮮紅色的喜帖,對著爸媽說:「我將來結婚時一定要在到這裏選購喜帖,派給親戚朋友們。」
媽媽哭笑不得地回答:「秀珠,到你長大後就不流行派喜帖了!」
沒想到媽媽的話如此靈驗。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現在有些網店更推出了電子請柬,新潮的年輕一輩早已不用印刷的喜帖了。想到這裡,我不禁看著照片裡的那條街微微一笑。
「唉⋯⋯可惜利東街一個月後便要清拆了⋯⋯」爸爸這句無奈的感歎彷彿還在我的耳邊迴盪,並將我拉回回憶的漩渦中。那時我和弟弟年紀還小,並不明白「清拆」的具體含義。只記得我們兩人等著雙眼,好奇地追問利東街清拆後是否會有更多新奇的玩意。
照片裡的天空被染成了橘紅色,天幕散落著幾點若隱若現的星光,腦海中的記憶也於眼前的景色不謀而合⋯⋯
夕陽的餘暉為天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霧色悄然籠罩着整條街道。我和家人們在利東街徐徐行走。街上的霓虹燈招牌在黑暗中顯得異常明亮,彷彿就在訴說他們旺盛的生命力,即使面臨清拆的命運,也不能阻擋着他們堅強的鬥志……
我看着照片怔怔出神,竟將商店旁的紅色招牌、紅色利是封連結到現在的「囍歡里」。只記得昨天在社交平台看到「囍歡裏」的照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在藍天之間,在名店中呈現出一種不諧協和的懷舊情味,那撮紅光與記憶裏的紅色雖是一樣,但昔日那種真摯、溫暖的感覺卻一去不復返。
淚水在眼眶裏不斷打轉,淚珠一簌簌地滴落在手中的照片上,和相中爸媽四串淚水相融而為一。
記得這張照片是一位路人替我們拍的。由於「利東街」不能同逃離被拆的厄運,市民紛紛到「利東街」,嘗試用相機留住美好的人和景。一名中年婦女看到我一家四口其樂融融,便主動幫我們拍照。爸媽從小便經常帶我們到「利東街」閒逛,或許他們是因為清拆而傷心、哭泣,又或許他們不捨這個記載了香港集體人回憶的地方而觸動愁懷。但我敢肯定的是,他們都希望時光能夠定格在那一刻,猶如照片一樣永恆。
可惜時光不為任何事物駐足,照片一樣不敵時間的洗禮而褪去五彩繽紛的顏色。
這張照片雖不能讓時光倒流,但它卻喚醒了我的回憶。利東街在我人生中如曇花一樣般出現,但那一瞬足以變成永恆。
手中的照片和手機中的繁華夜景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人民表面上早已習慣了東方之珠的紙醉金迷,歌舞升平。但我深信每個人心中總是懷念平淡的景物。它們看似平平無奇,容易被無數五光十色的景物淹沒,但它的價值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超越,正如「利東街」一樣是眾人心中都懷念的街道。香港在短短幾十年間搖身一變,成了國際大都市,但香港城市的根本,全賴每人心頭的溫馨光景和集體回憶所築成的。
而「利東街」正是我心中最舒適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