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階段: 

高小

初中

高中

最後更新: 28/04/2015
俗語趣談

 

曾經聽過中文老師評論,認為香港人常用的口語、俗語、潮語等,並非正統中文,不應讓學生接觸、使用,老師更不應該主動教授。不過現實情況是,就算不在課本寫、不在課堂講,學生仍然可在日常生活中、網絡上、媒體間聽、講、讀、寫。

 

與其避而不教,老師不如主動引為教材,藉此正確教授學生這些通用語句的真正意思、來源出處、可替代的詞句等,建立學生的語文運用及寫作能力。

 

香港電台的「俗語趣談」網頁由資深媒體人劉天賜透過影片和文字,講解一些常見俗語的用法、出處和來源。網頁將這些俗語分為10類,包括數字遊戲、老香港事、古語、動植物、飲飲食食、老番話等。

 

不講不知,其實不少俗稱都有其歷史出處,例如指責別人是告密者的「二五仔」,當中二、五兩個數字源自清朝武功排名第七的一名少林俗家弟子──他被朝廷收買對付當時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組織中人不恥其所為,故此今日便稱那些告密者是「二五仔」。

 

此外,網頁資料還包括香港獨特的語言、文化特色,例如到餐廳吃飯,最後會叫一聲「唔該埋單」,原來粵語「埋」字有聚集、加起來的意思,「埋單」是日治時期徵收食肆飲食稅而留存下來的用語。這些我們會用卻不知出處的俗語,不時於課堂上引用,大可令學生學習更富趣味,提升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