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階段: 

初小

高小

最後更新: 15/09/2017
謝錫金專訪:改善學童閱讀能力10問

 

香港的學生常被人詬病不喜歡閱讀,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來推動孩子閱讀?我們提出了10個問題,希望謝錫金博士可以和我們分享他的心得,以下是這次訪問的內容:

 

1. 如何加強訓練學生的第三及第四層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有很多方法評估,其中一個是『閱讀的思維能力』,在國際上可以分為四層,最低一層是尋找資訊,即看一篇文章時是否找到篇章的內容,這個可說比較簡單,第二層是看完文章後是否能作出推論,第三層是能否把內容整合,算是比較深層的能力,第四層則是否可以就看過的篇章發表意見和評論。」

 

「香港學生在第三及第四層的表現不是太好。學生平日是否經常看書,以及學校和家庭是否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都決定了第三及第四層的閱讀能力。舉個例子,第三層的能力是能夠看很多資料,並且整理和綜合,若學生只習慣看篇幅較短的文章或很少看書,這一層的能力便會很低,要提升第三層的能力,要多看,但不是只看一、二篇,而是要看整本書,最好是能夠看一些原著。香港大部份的課本都是範文,不是範本。要增強這一層的閱讀能力,不可以只單單看一、二篇文章,要看一本本的書。至於第四層的能力,學校和家庭可多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能訓練他們就書本發表自己的意見。 」

 

2. 為甚麼選擇小四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學童閱讀能力通常會分幾個階段—0歲至9歲是第一個階段,10歲至13歲是第二個階段,13歲以上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學會閱讀』,即從一個字也不懂到學會看一本書。第二個階段是從閱讀中學習,獲得知識。第三個階段的學生開始分科,並發展了不同的興趣,例如喜歡機械的會看一些有關機械的書,上家政堂可能會看一些有關家政的書,上文學堂會看一些文學的書,這種閱讀模式是『公民性閱讀』。這個測量是想看看6-9歲是否學會閱讀,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所以做這次研究是想看看我們的小朋友的素質,在9歲之前是否已建立好閱讀的基礎,因為第一個階段發展得好,以後的學習階段也不會困難。」 

 

3. 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真的如此不濟?

「香港學生的表現全球排第十四,算是中游位置,其實這個排名的意思不大。做完這個研究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在孩子0歲至9歲這個階段,家長並沒有提供一個好好的閱讀環境,也沒有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文化,這個問題才最重要。其實以香港的經濟條件,絕對可以做得更好,其實家長很想做得好一點,只是他們不懂得怎樣去幫助孩子。如果我們把方法教給他們,下一代的素質才會提升。」

 

4. 父母如何帶領子女閱讀?

「第一:要以身作則,自己也應該有閱讀習慣,第二:要替孩子準備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例如小朋友要有自己的書桌,要有安靜的環境。第三:家長要為孩子買一些書,不用買很貴的書,而孩子也可以和其他朋友交換書來看。此外,孩子最好有自己的書櫃,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書。第四: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例如,有一些國家,在孩子0歲時,已開始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當他們還未出生,母親已開始讀一些詩或聽一些音樂,由於孩子與母親相連,所以絕對是可以聽到的。孩子到了1歲,可以替他們講故事、讀詩,那些詞彙便會慢慢入腦。此外,可以讓孩子多接觸書本,例如在他們洗澡時,讓他們讀一些塑膠玩具書,使圖書變成他們的玩具,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到了2歲,可以給孩子講更多的故事,最好每晚都講,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講一些簡單的故事。除了講故事,也可以開始朗讀故事,將書面語講出來,這樣孩子才可以吸收大量的書面語,將來寫作時便不會口語化。最後可以組織一班小朋友一起看書,建立一個讀書的群體。」

 

5. 漫畫或連環圖是否不適宜作為閱讀的材料?

「其實孩子的閱讀是由圖畫開始的,圖畫再配合文字是必然的過程,所以只要題材健康,看圖畫和漫畫也是好事。」

 

6. 父母應該以孩子看不懂為由,限制兒童看甚麼書嗎?

「年齡可分為心理年齡和身體年齡,越看得多書,心理年齡越是發展得快,但身體年齡則不會加大或減少。起初當然會配合孩子的身體年齡,但慢慢看得多書,心理年齡可能會超越身體年齡。3歲的孩子可能已經可以看6-7歲的書。讓他們自己選書才可以選對適合他們興趣和年齡的書籍。此外,一個故事可以有很多層次,例如《灰姑娘》,第一個層次是故事的內容,再深層一點便可能涉及『甚麼是妒忌』、『甚麼是人際關係』,所以同一個故事可以有很多處理方法,不同年紀看也會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7. 背誦對閱讀語言及文學作品有沒有幫助?

「背誦其實頗具爭議性,但最緊要是所背的東西合乎孩子的年齡和興趣,例如背詩和歌謠是好的,但不是甚麼都值得背,篇篇都背便浪費時間了,此外也要留意數量,看看孩子接受到背多少篇,若孩子背得到而且又開心,便不妨背。又例如,若你要孩子背《四書五經》的成效可能只是事倍功半,這倒不如將這些時間花在一些他們有興趣的書籍上。」

 

8. 家庭和學校應怎樣配合,以提升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興趣?

「其實家庭和學校都很重要,但學校一班的人數已很多,通常一班35人,每節課35分鐘,每人只有一分鐘,如果家長有空可以到學校幫手,例如協助老師分組、帶領小組、到圖書館幫手、捐出一些書籍、又或者組織故事媽媽和讀書會。所以當學校的資源不足時,家長在財力資源、人力資源和環境資源上都可以發揮力量便好了。」

 

9. 怎樣在提升兒童的閱讀能力之餘,又不會使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

「閱讀作為功課是十分沉悶的,閱讀應該作為一種興趣、習慣,若是通過習作或閱讀報告把閱讀變成一種壓力是十分恐怖的,閱讀是終生學習,若你培養到孩子的興趣,他們自然會找書看,所以0-9歲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閱讀通常有幾個目的——Reading for leisure是為了興趣, Reading for information是為了資訊,當然有時是為了工作和學習,為興趣是最為重要的,這個才是最高享受。」

 

10. 如何建立評估閱讀能力的工具?

「最難是建立一套知道閱讀過程和策略的工具,閱讀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由你看第一行到看完整本書,獲知書本的主旨,當中的過程是怎樣的呢?又例如美國總統每天要看100萬字,當中有些甚麼策略呢?我們需要知道這些知識才可以評估,但現時這方面的研究不多也不全面,要有這方面的知識才可以建立一些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