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如何引導視障幼兒探索學習

作者: 傅清華、鄒玉屏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最後更新: 08/07/2013

前言:香港有關視障兒童教育的文獻一直都比較少。共融資料館很高興取得傅清華和鄒玉屏的文章,內容是有關如何引導視障幼兒探索學習。來一起看看文章,了解一下教導有視障學童的方法。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於2000年9月得到優質教育基金及利銘澤黃瑤璧慈善基金的資助,開辦了一項為全港視障或視障兼其他弱能的幼兒提供訓練的服務──視障幼兒教育支援服務。現時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的資助而繼續提供服務。

視障幼兒教育支援服務除了提供訓練予視障幼兒外,還提供輔導及協助予家人或照顧者,同工亦安排探訪及家居訓練予幼兒、家人及其他有關同工。透過這兩年多的服務經驗,我們深深體會家長及各服務機構的同工對這群視障幼兒充滿了關懷與承擔。

 

視障的定義

視障又稱為視覺受損,主要分為全失明及低視能兩個類別。全失明與低視能的定義會因使用的地域或應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香港,視障的定義是指(參考《香港康復計劃方案1998/99-2002/03「群策群力同創新紀元」》第十一章):

1. 全失明:沒有視覺功能,對光沒有感覺

2. 低視能:以視力較佳的一隻眼的視覺敏銳度計算,低視能可分為三個程度,包括:

a. 嚴重低視能 - 視覺敏銳度為6/120或更差,或視野縮窄,最闊的視野直徑對向20度或以下角弦(不論視覺敏銳度如何)

b. 中度低視能 - 視覺敏銳度在6/60之間6/120

c. 輕度低視能 - 視覺敏銳度在6/18之間6/60

一般來說,輕度及中度低視能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明顯反映其所具的視能,在透過具體的測試或使用精細視力運用時才會發現。因此,工作員或照顧者需留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運用精細視力時的表現,如側頭、眼球出現震顫或易倦等都可能是由於視覺問題而產生,工作員或照顧者可請教眼科醫生或視光師來進一步了解幼兒的視力狀況。

 

視障對幼兒的影響

視覺讓我們可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獲得外間的訊息,與其他感官相比,視覺可讓我們感知範圍的大小、距離的遠近、速度的快慢及物件的同異等。因此,若視覺受損,其特有的功能將會部分或全部喪失,不僅使幼兒在生活上產生很多的不便,還會造成很多學習上的困難。

例如一名視覺敏銳度較弱的幼兒,在觀看物件時未能辨清物體的細節,如在霧中觀花,難以分辨類似物件,造成學習上的障礙;至於視野缺損的幼兒,其情況則有如井蛙觀天,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眼球震顫的幼兒由於雙眼肌肉協調的問題,於注視物體或追蹤移動物體時會有不少的困難;失明幼兒則需學習利用其他感官來感知世界。

因此,及早介入對視障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透過活動可協助幼兒較早克服視覺障礙,有助家人理解幼兒在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讓幼兒在學習的最佳時段中獲得適切的訓練及支援。

 

如何引導視障幼兒探索學習

對視障幼兒而言,引導其探索學習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議方法及示範:

1. 看不見 / 不懂得運用視力:

在測試中了解幼兒是看不見或是不懂得運用視力,可運用不同的方法觀察幼兒對光的反應,例如:將電筒射向黑布、運用閃燈、螢光棒、Disco燈及火型燈座等。

 

2. 引導幼兒有效運用視覺:

當確定幼兒對光有反應後便可循序漸進的進行視覺的訓練,首先可因應幼兒的喜好而選擇不同的教材引導幼兒注視物件,當幼兒能注視便可嘗試追視訓練;然後可運用由實物至圖片的訓練,亦可運用顏色的對比以吸引幼兒的興趣;發聲玩具的運用,眼到手到的原理亦可提昇幼兒運用視力的興趣。

 

3. 視覺訓練需注意事項:

在進行視力訓練的過程中,需留意減低背景與前題的關係,如因應需要而加一塊黑布以簡化背景,讓幼兒可集中視力於教具上,工作員的衣著顏色亦可能做成幼兒視覺上的影響;另外,需注意減低其他方面的刺激,如聲音及味覺,訓練的進度可因應個別幼兒的視力程度及反應而變化。

 

4. 如何引導全失明的幼兒探索學習:

由於全失明的幼兒失去了以視覺觀察事物及環境的能力,他們對於動作、姿勢及空間方面的認知十分困難,可留意運用不同的玩具(聲音、質感)吸引其探索;加強幼兒向不同的方向位置探索,當幼兒開始把玩玩具時,可透過詳細玩具的玩法而引導他探索;日常生活中亦應多留意各幼兒描述周圍環境及事件,以豐富幼兒的經驗及探索學習的能力。

 

本文轉載自 復康聯會及社聯的《學前特殊需要兒童創新服務會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