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天才精英大學生

作者: 育智中心
最後更新: 26/08/2014

個案簡介

阿志是天才還是自閉?父母也不願意探究。阿志的問題,是父母的磨心。

幸好有同路家長互相扶持,母親的情緒得以舒緩。也由於得到老師的包容、提攜,阿志考上了香港大學。

 

「糟糕了!忘了穿皮帶!」正趕赴童軍野外定向頒獎禮的阿志,今年二十歲,在港大讀一年級,忽然想起,沒穿齊整制服,不可以領奬,他是頭獎得主呢。

好不生氣,以為順道到童軍總會買皮帶,上網查核童軍總會的開放時間,乘的士的話,還來得及在總會關門前買到。偏偏又遇上交通擠塞,他遲到了七分鐘,總會大門已關上,當場痛哭起來!

打電話間童軍領袖如何是好,對方說沒穿皮帶也可一試。結果,大會沒有因為他忘了一條皮帶,而不頒獎給他。

一切源於阿志固執,本是小事一樁,卻鬧得天翻地覆。

 

聰明搗蛋坐不定

志媽一九七九年從內地移居香港,一家三口,丈夫是廚師。阿志是家中獨子,自幼性格十分固執和多疑。

阿志兩歲起,便到處走,志媽替他報讀幼稚園,校方說他「坐不定」,着志媽翌年再報名。不過翌年他也是「坐不定」。校長介紹阿志去看醫生,做特殊檢查。志媽不明所以,因為阿志的記憶力很強,可以過目不忘。更清楚記得哪年哪月哪日,發生過什麼事情,對數字尤為敏感。

那西醫在美孚,看過阿志後,先轉介他去旺角一個中心做評估,再到屯門醫院的體能智力測試中心做測試。

那裡的醫生將兩種顏色的豆混在一起,放在桌上,要阿志將不同顏色的豆分別放入兩個不同的瓶子內。一般小朋友,會隨機將一種顏色放入一個瓶,另一種顏色放入另一個瓶。阿志懂得先處理為數較少的,將之逐一撿起放入一個瓶,餘下的全數撥入另一瓶,很快便完成分類──醫生盛讚阿志聰明。

阿志被轉介去兒童精神科作評估,精神科醫生說他有自閉症傾向,那年阿志三歲。阿志的語言能力不佳,三歲才懂說話,不懂分「你我他」,發音準,但不流利,要接受言語治療。

唸幼稚園,他稱呼一個「地中海」型脫髮的哥哥做「伯伯」好生尷尬。阿志砌 Lego 玩具,可以坐定定一小時,學鋼琴更可以坐六小時。上課到處亂走,不會望老師,總是找東西玩,老師批評阿志坐不定。但老師問他問題,他又可以說出答案。

就是不擅交往,七歲那年,曾經跟內地的堂姊一起生活了七天,也一起學游泳,大家每年見面一兩次,卻錯認她是姑媽。

 

精英生同學簇擁

阿志幼稚圍唸融合學位,升小一,專家又說他適合在主流學校讀書。初小做測試,醫生說他「沒啥事」,從此不用他覆診。

阿志在村校讀小學,是別的家長介紹給志媽的,說學校之前已收過兩名患「唐氏綜合症」的學生,師生包容性很大,家長又可以隨便入校園坐,一班只有二十多名學生。阿志在村校讀了兩年,名列前茅,年年考第二,敗給一個來自內地、較阿志年長數年的新移民。阿志的數學,還取得學科獎。

志媽在育智中心認識到很多家長,大家志同道合,每天一起送見子上學後,就聚在一起吃早餐、吐苦水,互通資訊,人也開心多了。家長們還會一起打羽毛球,或者參加育智中心所舉辦的旅行、宿營、自助餐等活動。

志媽發現許多家長也介紹特殊學生入讀該村校,太多特殊學生,學校未必應付得來,志媽於是替阿志轉校,讀屋苑樓下的小學。

在新校考小三分班試時,限時一小時,阿志半小時就完成,還取得滿分。入讀精英班,又是考第一。阿志成績好,不過沒朋友,上了一個學期的課,他連坐在隔鄰的同學,也不知姓甚名誰。阿志不在乎,反正同學主動送上門,致電阿志間功課。

 

做事愛墨守成規

他謹守規條,不在紅燈過馬路,不會追巴士……志媽諷刺兒子,很適合打政府工!

但他不聽媽媽話,從不服從她。志媽叫他走快點,阿志會唱反調「不用急!」志媽說老師的衣服是黑色的,阿志偏偏要說是「白色」的。

從家門到巴士站,有兩條路可走,他永遠只選一條,不變通,氣得志媽暴跳如雷。阿志騎單車會向上望,數燈柱數目;打球不是正正經經地拍球,而是繞著球兒團團轉;不愛推玩具車,老是把玩具車豎直,用手掃車輪。

年幼時遇到響聲,怕得雙手捂著耳朵。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唏哩沙拉說過不停,他只獨個兒定定地坐著看書,或者獨個兒玩玩具。總之,讓他與其他小朋友混在一起,他就是與別不同。不懂與人溝通,整天都是呆呆的。

 

兒沒病他媽有病

阿志年幼時,差不多每天都被媽媽打,罵他怪、行為頑皮、人又蠢,阿志自己也覺得自己蠢!志媽又後悔。

阿志的爸爸說,問題出在太太。

志爸不肯面對兒子的問題,亦不許別人知道兒子的問題。他甚少單獨與阿志外出,要回內地探親,志爸會三人行,又或者志爸自己去。志爸不容許志媽跟別人說阿志是有問題的。志媽不敢讓兒子上街玩,怕跟其他小孩在一起,突顯了兒子的不一樣。志媽常常出席自閉症講座,却怕人家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問題。

內地的親友,不知道阿志的情況,冷言冷語怪責志媽教不好小孩,她受盡委屈。

志媽還沒決定是否生育時,老爺已下令她不得避孕。志媽反叛,跟老爺作對。僅一次沒避孕,就懷了阿志,她不大開心,拍打自己的肚皮,事後懷疑是否因此而使到阿志十分難教。

不過他不笨,整個小學階段,阿志考頭三名,中學分派了第一志願,入了一所英中名校。但他不懂人情世故,面試時竟穿著背心短褲涼鞋。上中學,心理專家指他的智商高達一百二十,只是在某些情況下,他應變不來。由於阿志的語言能力較弱,拖垮了成績,中學階段,只考取十名之內。

 

代表香港參賽去

大部分老師對阿志十分包容,除了一位,叫阿志做「為什麼先生」,那老師十分不滿阿志常常發問。他上電腦課,提問深入得老師無言以對,不回答。但又有老師覺得,阿志請假缺席課堂的那天,班房變得「太靜」,缺乏生氣。

學校的梁老師很疼愛阿志,是阿志中一和中二的班主任,她常常關心阿志的生活問題,鼓勵、幫助他。阿志入讀香港大學,依然有電話聯絡,還跟阿志說,若果在大學選讀的科目不合心意,記得趕快轉科,不要浪費光陰。

阿志在中二時,已接受中文大學的奧林匹克電腦培訓,中四那年,已是香港代表隊。他先後到過保加利亞、泰國、意大利、加拿大和內地長春參賽,其中意大利那一役,他還取得冠軍。

阿志中學時期也會跟同學遠足,並沒有那麼「自閉」了。

小學有否被人欺侮,他自己也不知道。阿志不記仇,志媽體罰他,他翌日又忘掉志媽的教訓,還對志媽說:「捱打不開心,要設法忘記」。上到中學,阿志也沒多少個要好的同學。游泳要志媽陪,他喜歡到海灘游泳,要志媽看管東西,讓他放心暢泳。

除了童軍活動,阿志沒有羣體活動,很多事也依賴母親。志媽是他的人肉鬧鐘,每個清早叫醒阿志。曾經有兩次誤了點,晚了叫他,他緊張得要死。志媽曾嘗試讓他調校鬧鐘,但阿志徹夜難眠,怕鬧鐘不響,隔一會兒就起床看鐘。志媽不忍心,惟有繼續當人肉鬧鐘。

阿志的成績優異,高級程度會考有兩科A,取得二十八分入港大,修讀與電腦和商科有關的課程。求學期間,阿志不肯替人家補習幫補家計。他堅持要做電腦有關的工作,主動留意大學內張貼的相關工種,說那些經驗才有用。志媽常言,投資在阿志,就如投資在「八號仔」(上市公司電訊盈科)股票──今日蝕大本,明天願更好。

 

自閉症是誰的問題?

自閉症不單是醫療問題,還是社會、教育和家長的接受問題。

現時香港還不是共融社會,大部分香港人也不了解自閉症,更對患者存有歧視,因為公眾教育不足。在加拿大,與自閉症子女一起,公眾地方是有特殊通道讓自閉症或其他傷殘人士出入,不會讓子女在公眾地方等候時不安大叫。

香港的教育,復康的幼兒院歸社署管,小學、中學卻歸教育局管,中學之後的訓練,又撥入社署管轄,而交接並不理想。融合教育本義很好,卻不見得對特殊學童完全包融,不是所有老師也受過有關訓練。

家長抗拒標籤,就是因為沒有共融,害怕被排擠,家長的接受程度直接影響小朋友的進展,造成惡性循環。   

 

有沒有專為自閉症患者家長的輔導,例如父母均逃避問題,只認為兒子脾氣古怪等?

沒有。自閉症患者家長可向分區「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求助。可是目前支援服務的確不足。家長只能求助私營服務機構,但一般家庭未必可以負擔。 

 

將自悶兒與眾隔絕的後果如何?

他們會更加自閉,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會更加有障礙,嚴重的甚至會退步。

 

同路人互相扶持的重要性為何?

同路人可以互相諒解、學習,團結就是力量,可以群策群力,一起爭取更美好的事物。

家長齊心,在社區中心學到相關知識和技巧,可以用來教導新來的家長,大家一起成長,互相扶持;當某位家長生病,其他家長也可以代為照顧小朋友。

 

如果性格多疑,不信賴鬧鐘,如何令患者釋疑?

患者依賴家長做人肉鬧鐘,是家長自幼寵慣了患者之故,他們一旦養成了習慣,是很難改變的。直至有一天家長生病了,或者去了旅行,他們才會明白,父母終有天會離開他們。

 

 

原載於
《我家有一個A仔──自閉症個案與專家分析指引》 
(育智中心、丁錫全醫生、冼權鋒教授,2013)

 我家有一個A仔──自閉症個案與專家分析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