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應用「社交故事」方法協助亞氏保加症兒童

作者: 香港明愛 洪歡霞、陸潔玲
最後更新: 08/07/2013

前言:「社交故事」並非普通的童話故事,它是教導自閉症兒童的一種教學策略。

曾聽過有一位有自閉症傾向的學生,每次參加運動會比賽落敗後,都會大發脾氣,更會追打同學及大哭。我們對他的行為一直都束手無策,直到運用「社交故事」教導他以後,他的行為終於改善了。現在,雖然他落敗以後,仍會有些失落和傷心,但打人及大哭的行為已經消失了。

 

社交故事

甚麼是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是由古卡露 (Carol Gray)發展出來的一套教導自閉症兒童認識社交情境的方法。她因應自閉症兒童的社交及溝通障礙,利用他們較強於視覺圖像及對文字特別感興趣的學習模式,以小故事的形式,透過文字、圖畫來描述不同的社交情境,提供客觀的社交資料及具有社交意義的提示,好讓自閉症兒童明白在某些社交情境中別人所期望的或可接納的行為表現,引導他們學曉適當的社交回應。

 

「社交故事」的特點和寫作指引

「社交故事」的應用範圍很廣闊,例如可以描述某一特定的社交情境,教導程序及常規,指導孩子某項活動的步驟及技巧等。每一個「社交故事」都有明確的主題,故事內容帶出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例如:何時、何地、何解、何人、怎樣做等等),及具有社交意義的提示 (例如孩子忽略了、誤解了或做得好的事情)。故事以第一身稱「我」來撰寫,內容要因應孩子的理解能力而編寫,可按孩子的需要和興趣,使用文字、圖畫、錄影帶、電腦等,用字須正面和精簡,主要由四類句子組成,不同類別的句子有一定的比例建議。

 

「社交故事」的四種基本句子:

1. 描述句: 陳述在某情況下可見的事實,不包含個人意見或假設。

例句: 星期日我不用上學。

 

2. 透視句: 多數用於描述他人的內心狀況(包括:知識、感覺、信仰、意見、動機或身體狀況)。

例句: 我的妹妹喜歡彈鋼琴。

 

3. 指示句: 建議在某情況下的一個反應,或指出一些不同反應的選擇,不經意地引導自閉症兒童的行為,但必須考慮文字傳譯的重要性,多數用「我嘗試」或「我可以試試」。

例句: 當上課鐘聲響時,我會嘗試跟著同學排隊。

 

4. 肯定句: 多緊接於描述句、透視句或指示句之後,為了增強某些句子的意義,表達一種共有的意見或價值。

例句: 玩滑梯時每次只讓一個小孩子滑下去,這樣才能確保孩子的安全。(強調規例)

 

在社交故事內句子類別的比例:

0 – 1句 指示句

2 – 5句 描述句、透視句、肯定句

 

以下是社交故事的例子:

排隊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排隊,

有時排隊入課室,

有時排隊輪流玩遊戲。

排隊可以讓我知何時輪到我,

排隊令活動可以進行得更快和有秩序,

我嘗試安靜跟著前面的小朋友排隊,

姑娘會讚我守秩序。

 

「社交故事」試驗計劃

明愛自閉症兒童綜合服務計劃在2001年曾為八名9至11歲就讀主流小學的亞氏保加症及自閉症兒童,進行了一次「社交故事」試驗計劃。目的在試驗「社交故事」是否能有效地改善亞氏保加症及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行為問題。

我們根據兒童的言語能力分成三個組別。每位兒童進行了十節「社交故事」的個別訓練後,三個組別有不同的成效。第一組別的兒童的語言表達和語文理解能力較弱,他們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內容,也難以轉化和應用於雷同的情境中。

第二組別的兒童的語言表達力也是較弱,但認字和文字理解頗佳,「社交故事」對他們產生很大的效用,十節訓練之後,他們能遵守規則和參與遊戲。我們發覺這幾位組員以往在群體活動中表現欠佳,往往因為他們不明白其處身環境的社交要求。導師運用「社交故事」給予他們有關的社交資料,他們便有所遵從。

第三組別是亞氏保加症兒童,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與同齡孩子相符,他們明白「社交故事」的內容和導師對他們的要求,甚至可以聯想到其他類似的情境和過去有關的經驗,然而,他們在小組中的表現沒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只是一般,不見突出。

 

「社交故事」對亞氏保加症兒童的效用

我們檢討為亞氏保加症的組員所寫的社交故事,有這樣的體會:亞氏保加症的孩子比較自我,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雖然故事中有描述該組員所處身的情境和分析道理,但導師沒有用組員的角度去理解其想法和感受,沒有讓他們選擇的空間,故事中的指示句並不是雙方達成的協議,而是導師單方面的要求,所以他們不甘心跟從故事的指示去做。

協助亞氏保加症孩子學習社交行為,我們要用正面的鼓勵,給予他們自我表達的機會和選擇的空間。對於一些規範和社交要求,要向他們解釋箇中道理,得到他們的認同,也要尋求彼此接受的處理方法,才可以提高他們遵守的動機。

 

總結

我們就「社交故事」試驗計劃所得的啟發和經驗,加上家長的意見,成為本計劃訓練自閉症兒童,尤其是亞氏保加症兒童的其中一項主要教學策略。我們先透過「社交故事」協助兒童學習處理在小組訓練時所遇到的社交困難,導師再在個別輔導計劃中為有需要的兒童編寫他們個別的故事,並指導家長如何配合,把「社交故事」引用到家庭、學校和社區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有效地協助他們改善社交技巧和建立人際關係。

 

參考資料

1. Carol Gray, ed. (1993), The Original Social Story Book, U.S.A.: Future Horizon, Inc.

2. Carol Gray, ed. (1994), The New Social Story Book, U.S.A.: Future Horizon, Inc.

3. Carol Gray, Social Stories and Comic Strip Conversations: Unique Methods to Improve Social Understanding (Presentation and Workshop).

 

本文轉載自 復康聯會及社聯的《學前特殊需要兒童創新服務會議》文集

撰文:洪歡霞、陸潔玲 (香港明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