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及早對症下藥 贏在起跑線

作者: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葆雯
最後更新: 10/12/2014

「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近年的金句,但如何才能讓子女「贏在起跑線」呢?多觀察、多了解可能是重要元素之一。要多觀察、多了解所指的並不是子女,反而是父母那方,父母若能多加留意子女的生活行為和習慣,便可盡早發現問題,並找尋合適和正確的方法去教導及糾正子女的問題,才能讓他們有一個長遠而健全的成長期,靠自己闖出新天地。

Eva是一名「女強人」,白天是一位職業女性,晚上就要照顧家人,特別是管教獨生女Karen。5歲的Karen自小就特別活躍好動,加上母親上班時間都不在家,使她的生活、行為習慣上更是「無王管」,不時遭到別人投訴。

Eva最初認為是自己管教不力,但後來發現女兒的集中力特別差,而且行事衝動魯莽,懷疑Karen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於是求診。醫生根據Karen的行徑及生活習慣表現,確診她是屬於ADHD。不過Eva拒絕讓Karen接受治療,因為她相信網上傳言,認為ADHD患者的情況能自行痊癒,毋須服藥治療,於是決定透過行為管束改善Karen的情況。 可是過了三個月後,Karen升上小學一年級,她被老師投訴的次數有增無減,Karen愈來愈無法融入每天「規行舉步」的校園生活,脾氣因而變得暴躁、反叛,令Eva沒有辦法,最終決定跟從醫生指示,透過藥物和配合行為治療改善Karen的病症。

作為醫生,我們明白家長一時間未能接受子女達到需要治療的階段,希望盡可能利用藥物以外的方法改善病徵。不過,我們須知道ADHD是由於腦部傳遞物質多巴胺失衡所致,所以必須透過藥物的協助,來提升患者的集中力,思考和做事能力,然後才配以行為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然而不少家長擔心藥物對子女的身體造成影響。其實現時所有藥物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實證,不會對患者的腦部、肝臟造成影響的。有少部份患者的睡眠質素可能會在服藥初期受影響,但都可只是調校合適藥份,情況便會改善。此外,家長最擔心的是,藥物需要長期服用,甚至產生依賴性,其實這情況是因人而異的。過去有不少個案顯示,若能及早用藥控制,患者是可漸漸減低藥份,甚至停藥。說到底,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最適合的方法解決子女的問題。

 

及早對症下藥 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