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
|
 |
|
|
 |
|
|
|
|
學科: |
|
跨學科學習(可持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專題研習、社會服務、資訊科技教育、中國語文、數學及常識) |
|
程度: |
|
|
|
|
|
|
|
2003年,亞洲爆發了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後,香港市民都感到有必要時刻保持公共衛生。
浸信會天虹小學響應政府「全城清潔策劃小組」的呼籲,參與評鑑本區的環境狀況,承擔公民的責任。 |
|
 |
|
|
|
我們選擇了本區內的鳳凰新村為研究對象,因為鳳凰社區歷史悠久(五十多年),新舊建築雜處其中,更是區內的食肆集中地。我們希望搜集資料,製成「鳳凰社區後巷環境狀況地圖」,為居民和政府提供本區公共衛生的資料。 |
|
 |
|
|
|
2003年,我們已將研究的結果提交食環署;2004年,我們也將本年度的研究結果寄交鳳凰區區議員陳炎光先生,協助和支援社區保持公共環境衛生。 |
|
|
|
|
|
|
|
|
|
|
|
|
|
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習目標: |
|
|
 |
同學能認識如何關懷和改進社區的環境。 |
|
|
 |
同學能與學校和社區人士承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
|
|
 |
同學能闡釋學校的價值觀和期望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推展至環境和其他 |
|
人士。 |
|
|
 |
同學能可持續地管理社區。 |
|
|
 |
同學能了解及發展個人和社區生活方式的指標,並進行評鑑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
(Adapted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Panel,
1999)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