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地球村──透視全球化現象

愛恨地球村──透視全球化現象
從世貿會議與反世貿的怒火街頭,從全球一體化到全球本土化,作者朱耀偉引領我們與全球化跳探戈,在迎拒拉扯間認識其不同面。
究竟全球化帶來的是夢想的「地球村」還是「地球掠奪」?到底全球和本土是否必然二元對立,在此之外可有其他可能?此書也深入淺出地討論迪士尼樂園,西九龍文娛區、泛珠三角,反思在全球化引力下的香港人身份。
朱耀偉,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同時任教人文學課程,著有《後東方主義》、《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象》、《他性機器?後殖民香港文化論集》、《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隊組合研究》、《以法之名:後殖民香港法律文化研究》(合著)、《中國作家與宗教》(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合編)、《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Between Home and World: A Reader in Hong Kong Cinema(合編)等。
目次

一/ . 追擊世貿攻略

1. 會展高度戒備

2. 怒火街頭:反WTO極簡史

3. 世貿解碼:WTO極簡史

4. 世貿再解碼:近年WTO大事件

5. 黎民反擊戰

6. 草根全球化:.從下而上的全球化



二/.帝國啟示錄

1. 歷史的終結?

2. 「帝國」地球村

3. 第一第三世界大挪移

4. 帝國的新衣

5. 大學企業:抗爭的最後據點?

6. 「群眾」救未來



三/. 資本主義無國界

1. 小政府大市場

2. 新自由主義神話

3. 跨國企業新朝代

4. 網絡化社會

5. 蝴蝶效應

6. 靈活資本主義



四/. 公義戰場

1. 迪士尼是不是樂園

2. 新奧爾良怨曲

3. 以法之名話公義

4. 法律全球化@世界銀行

5. 論述戰爭:從公義到公平貿易

6. 自由文化與世界公義



五/. 與全球化探戈

1. 凌志與橄欖樹

2. 從雀仔街到朗豪坊

3. 迎拒全球化

4. 第三條路?

5. Glocalization/Grobalization

6. 多種全球化“Globalizations”



六/. 完全大都會手冊

1. 大話西九

2. 飛龍舞香江:主題城市/社區

3. 泛珠三角夢

4. 超級城市

5. 誰的全球化城市?

6. 第四世界:城市黑洞



七/. 身份無間道

1. 文明的衝突

2. 無知的衝突

3. 文化中國:我是中國人?

4. 重慶森林之誰是香港人

5. 「聯合國」國家隊

6. 靈活認同與混雜身份



八/. 媒體新地形

1. 香港有個荷里活

2. 迷失香港

3. 誰的「功夫」?

4. 粵語流行曲的哀歌

5. 華語歌新年代

6. 哈日韓風



九/. 文化嘉年華

1. 全球本土大混戰

2. Fusion菜大熱賣

3. 無國界時裝

4. 混種Crossover

5. 跨界異業同盟

6. 音容宛在?國族的幽靈
自序



當王建元老師囑我寫一本有關全球化的小書之時,心裡忐忑得有點初次約會的又驚又喜。喜者可以整理一下近年自己在這方面不太成熟的看法,驚者全球化著作早如雨後春筍,對一向害怕人多擠湧,略有社交恐懼,連排隊等位飲茶也覺心煩意亂的我來說,要不懼珠玉在前,實在有點未落筆已打三更的惶恐。況且「全球化」一詞近年可能已被濫用,曝光率不讓特首專美,受歡迎程度更勝劉德華周杰倫,學界幾乎大部份研討會都會冠以「全球化」之名以增時代感,像名媛出席ball場沒有一兩個設計師名字穿戴在身總覺舉步為艱。唯師命如山,只好縱身下海,暫忘本土流行曲,全面擁抱全球化。

正如所有理論一樣,有關全球化的爭論從來不休,但還原基本步,不少有關全球化的爭論核心其實很簡單,像很多書本一樣,撮成大綱只有兩三點。首先就是究竟有沒有全球化這回事?這個問題有點哲學導論第一課的味道,論全球化問有沒有全球化略帶「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玄妙,但現實是有沒有菩提明鏡也好,禪詩也得唸下去。爭論有沒有全球化的兩方互相拉扯,一方高呼看看長實和黃為我們提供的一條龍服務便知由大企業驅動的全球化已經無處不在,但另一方則像明星被記者追問有沒有整容時必然堅稱沒有,只是近來鼻敏感鼻樑才挺了一點。爭論的重點其實可歸結到國族的觀念在全球化年代是否仍然存在的問題。對身穿意大利時裝,手拿英國皮包,腳踏西班牙高跟鞋,胸前腋下塗法國香水,在出席無國界醫生為西非不知名小國籌款慈善活動時用夾雜日文的廣東話暢談如何學製壽司的名太,國界當然早已蕩然無存,明天早上還可陪丈夫飛往北京和政要吃早餐,再轉往東京購物用午飯,黃昏時還可先到首爾日落漫步。對美國新奧爾良的黑人災民或重慶大廈的南亞裔港人來說,國族則顯然從來沒有消失過,不惜一切變白的米高積遜恐怕亦會贊成。另一個爭論要點是全球化到底是否舊酒新瓶。有人會認為全球化早在國際貿易開通時已經出現,不過被第一次世界大戰切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重新整裝上路,亦有人認為全球化是全新事物,代表跨國企業主宰的全球資本主義年代的運作邏輯。下一個問題是全球化的範圍。狹義來說,全球化是經濟的全球化,是新自由主義市場邏輯的全面勝利,況且最初大力推動全球化的正是經濟學家,但亦有理論家認為應從廣義理解全球化,除經濟外當中至少還有政治、社會、文化、科技各方面的全球化。最後當然是支持還是反對全球化,正反兩方各有擁躉,像多年前精工大戰南華,今日曼聯決鬥車路士,壁壘分明義無反顧。長話短說就是:燕瘦環肥,任君選擇。

請不要期望一本小書可以解答以上問題,深入淺出的令讀者對全球化瞭若指掌,速度快如神奇纖體。作者自問沒有能力作補習名師,亂拋點石成金的成績保證。從後現代、後殖民、後結構等萬千導論著作第一頁學回來的教訓是,此等概念不可能有清晰定義。年少氣盛之時,我曾經以為被騙。如今剛已年屆不惑,看通世情後才明白世上學問就如幸福,從來不能唾手可得。深入淺出可能跟世界和平一樣,只能是在向許願泉擲下兩毫子後所作而又明知不會實現的廉價期望。在構思此書之時儘量從現實例證出發,不像一般理論著作之避實就虛,嘗試引起讀者的興趣,希望由淺入深尚有可能,但延伸閱讀下去才是重點所在。假如通識真的要變成教育,前景當不在現代英皇,而是見於對知識的自我求索過程之中。「通通都識」是對通識的最美麗誤會,有如將文化產業誤作以文化作會所設施的地產業,把李嘉齡錯認為李超人。竊以為通識在於打通知識,又並不等於常識,假如它與常識有親密關係的話,那應該說是一種啟動獨立批判思考的反常識。書中所訂章節因此絕無窮盡全球化之意,除了交代一些基本的全球化概念外,只是參照阿柏杜萊(Arjun Appadurai)有關全球化的五個「流動地形」(財經、科技、媒體、種族和意識形態)而引伸出不同課題,嘗試打開相關的論述空間。行文時亦會收起此序的輕挑,儘量擺出全球化的學術風格,為讀者日後進入延伸閱讀的理論書目聊作熱身準備。

最後,要藉此機會對在全球化俗世洪流中提供寧靜避風港的內子和家人表示衷心感激。無論有沒有地球村,對全球化是愛是恨也好,有了讓兩個孩子成長的避風港,我們看到了希望。

關鍵字詞: 全球化|國際關係|政治|公共政策|政治評論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