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出少年

芭蕾出少年
十一個跳舞的少女

練舞之人,柔中有剛。

十一位跳舞的少女她們被芭蕾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傳統吸引著,自小立志,要成為專業芭蕾舞員。她們知道芭蕾舞員除了要有優雅美麗的外型,還要有堅毅不屈的精神,要克服的困難除了日復日重覆的練習,還有自己的身體缺點!

芭蕾是傳統西方藝術,它的美學當然也源自西方,對身形、體重、身腳比例等通通已有世界公認的標準。這十一位少女以東方人的身形,挑戰西方芭蕾的美學標準,簡直是年少不知山有虎。但你要知道,人要有夢想才可以過活。香港只有一個芭蕾舞團,這班少女在香港無法入團,苦無去路,唯有向外闖。十多歲便隻身出門學藝,苦與樂均點滴在心頭!

學藝術的人未必知道藝術的用處,往往是一頭栽進去「找尋理想」,總覺得跳完舞後,畫了一幅畫後,彈了一曲後,世界變得比想像中美好。原來創作過後,精力反而更充沛,她們在壓力下,有如海明威所說:「更懂保持優雅。」

在學校,只有藝術科是容許學生犯錯,因為藝術是無分對錯,要做了出來才知道它的用處,有時可以了解自己,有時可以表達自己,有時學懂接受自己的不足,有時學會精益求精,有時學懂謙虛,有時學懂放棄,有時是學懂振作,有時是學懂尊重。轉一個圈,又學懂服從。總而言之,透過學習藝術,你將自大的心收起,用意志勇敢過活,為夢想繼續努力。
序:

十一個跳舞的少女



熱血小舞孃:

鄧睿思 Natalie Tang

陳頌玥 Yolanda Chan

羅樂萱 Tirion Law



芭蕾睡公主:

余海恩 Mion Yu

張凱童 Crystal Cheung



潛藏的唐吉訶德:

盧盼之 Pansy Lo

劉理盈 Christine Lau



快樂小天后:

盧盼澄 Crystal Lo

戚明慧 Helen Checketts



越界追夢者:

簡安娜 Oriana Catton

大嶋二紗子 Fusako Oshima



學芭蕾的五十個原因



一個芭蕾舞系學生在小型演出前的三十六小時



芭蕾舞老師的一天
提腿、旋轉、跳踏,控制肌肉,克服肢體的慣性但又要利用慣性來反彈,幾日不練,就要重頭來過。我們學舞蹈的時候,究竟在做著什麼?大家能否想像,在香港仍然有一群少年人,自己鋪排職業進程,不惜飄洋過海,辛苦學習技藝,克服先天困難和文化障礙,並且維持尊師重道的師徒情義嗎?一群品學兼優的少年,要說服家長讓他們用整段青春時間來成為職業舞蹈員,這是何等震撼的事!大家都說要提倡藝術教育,但大家知道藝術教育如何塑造青少年的心智發展過程嗎?



青年舞蹈學生面對的學業問題和身體缺點,以及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為何?尤其是在香港,一個亞洲的小城市,我們怎樣理解一群華人和國際人(香港人、日本人、中日混血、中英混血等),為一門西方傳統藝術——芭蕾舞—─付出努力?她們追求芭蕾藝術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本書以真人真事寫成,敍述十一位少女如何克服重重難關,在舞台上表演優美的芭蕾舞,是一本宣揚青年勵志和藝術教育的書。



廿一世紀,我們活在網絡世界,各種資訊唾手可得。又因為香港物質富裕,兒童容易嬌生慣養,忍耐力和解難能力也低。在富物質、窮心智的情況下,青少年變得異常脆弱,近年更出現「公主病」、「小學雞」、「御宅族」等族群。年輕人仿佛已忘記「知識」是要經過牢記和實踐才可得到,「意志」是由夢想化為動力產生,「技藝」是不斷學習的成果,「友誼」容易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而老師的關懷鼓勵是成功的保證。透過訪問十一位跳芭蕾舞的少女,見證跳芭蕾舞的女孩如何尋找「知識」,培養「意志」,磨練「技藝」,萌生「友誼」,並獲「老師鼓勵」,還有她們如何在成長路上確立正面的價值觀、芭蕾藝術如何影響人生。



本書的創作動機是提供十一面鏡子予其他學藝的學生,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希望讀者明白青年芭蕾學生的成長路有失敗有成功。另外,也希望鼓勵一般青少年自小立志尋找理想,耐心地克服困難,向目標進發。當我們思考藝術有什麼用,學舞蹈有什麼價值,本地年青芭蕾舞蹈員面對如何艱鉅的困難時,必須直接觀察和與她們對談,才能開啟本地舞蹈藝術的展望。



書中的訪問故事及攝影集,蘊含下列學舞蹈的文化意義:



一、

想以芭蕾舞為職業,年輕學生一定要與時間競賽,二十歲前一定要考入專業舞團,否則,只能當業餘舞者或教跳舞的老師。女孩在二十歲前已定生死。然而,由於藝術生涯短暫,要預計舞蹈事業中斷,也要取得父母認同,她們對學業也不能鬆懈,因為一旦成績退步,父母定會減少芭蕾舞堂的節數。在自己管自己的環境長大,女孩會變得有主見,有計劃和較懂得掌握自己的未來。



二、

受訪的年輕少女心理比較單純,特徵鮮明,加上不同的原因而執著努力,便能成功。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自己認為最珍貴的一件事—─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可是,現實中很多人替自己找藉口而放棄自己的目標。龜和兔誰最先到達終點,並不重要,問題是兔子去了睡懶覺,忘記了終點!



三、

由少女的經歷看到本地職業芭蕾舞的生態。書中大部分跳舞的少女均無法在本地考入專業舞團,因此,她們要遠赴西方,與西方學生競爭。以「過江龍」的身份,在西方芭蕾舞圈要得到賞識,實在難上加難。經過一番培訓的年輕學生,如果最終在海外找工作失敗,在本地又無團可入,繼而要放棄和轉行,這是社會資源的損失、大都會文化的缺陷、本土藝術生態的墮落。



初次結集故事成書,承蒙葉海旋先生給予機會,不嫌文筆笨拙,感激不盡。訪問期間,幸得蘇漢華先生從旁協助,更得到各位家長的信任,方可專心說故事。特別感謝郭慧芸女士、麥妙玲女士及香港展能藝術會,為我穿針引線,結識了劉理盈。恩師陳雲博士的鼓勵,肯定此書的青年教育意義,更是無言感激。若書中仍有錯漏,實屬本人能力所限。



甄小慧

二○一三年十月十日

關鍵字詞: 芭蕾舞|夢想|努力|西方藝術|藝術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