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米埔:紅樹林與遷徙鳥

精選系列: 小校友遊香港 作者: 木頭 最後更新: 03/12/2015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人口密度高,生活節奏急速。我們日常返工返學、吃喝玩樂很多時候都在市區發生,其實市區只佔了全香港面積的四分之一。

你會趁假日走到香港另外的四分之三地方去逛逛、看看嗎?若你喜歡大自然,相信一定聽過「米埔」這個地方。

米埔全名「米埔自然保護區」,屬於新界元朗區,毗鄰后海灣內灣,是一片包含魚塘、基圍、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淡水池塘等多種重要自然生態環境的地區,孕育著無數的野生生命。

米埔 Mai Po

 

自然保護區

后海灣原名後海灣,1950年時是香港邊境禁區。1898至1997年間,后海灣由香港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而管轄。香港主權移交後,后海灣分為南北兩部分,香港繼續管轄南部,北部則改由深圳市政府管轄。后海灣內灣是香港與深圳的水流匯流處,淡水與海水在此交匯,沉積物形成潮間帶泥灘,沿岸都有紅樹林。

1976年,英國成為《拉姆薩爾公約》(又名《濕地公約》)締約國之一,承諾通過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1979年,《濕地公約》的條款正式伸延至英屬香港,政府將米埔一帶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保護這塊珍貴的濕地。

米埔濕地是多個土生土長的野生物種之棲身地,同時亦是許多候鳥每年到訪的地方。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在1983年開始管理其中約380公頃的自然保護區,不但在區內積極進行濕地研究和保育工作,亦會定期舉辦公眾導賞團,在不影響濕地生態的情況下,由專業導演帶領和講解濕地生態,讓公眾能體驗濕地的風光,認識保育的重要。

基圍

米埔基圍 by Baycrest CC-BY-SA

浮橋

米埔浮橋 by Larco CC-BY-SA

 

因為米埔是亞洲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濕地之一,《拉姆薩爾公約》於1995年將其中約1,500公頃土地以「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的名稱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以確保能更好地保護米埔區域不會受到土地用途改變的影響。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揭幕紀念碑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揭幕紀念碑 by Ellanor CC-BY-SA

 

候鳥天堂

米埔的自然環境可說是野生生物的天堂,多種珍貴的哺乳類、兩棲類和無脊椎動物都可以在區內找到,研究人員不時更會發現全新品種的動植物。對於隨季節遷徙的水鳥而言,米埔就更重要了。

候鳥的遷徙旅程非常漫長,可以由北極圈一直向南伸延至澳洲及紐西蘭,香港正是這條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的中途站,飛累了的水鳥可以在米埔歇息和補給,然後繼續遠征。根據記錄,每年約有12萬隻水鳥途經米埔,包括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若能在春秋兩個遷徙季節到米埔參觀,將有機會看到水鳥遷徙的壯麗景色。

 

紅樹林

香港多處都有紅樹林,不過最大片的紅樹林正在后海灣一帶。你知道紅樹林是甚麼嗎?

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大量名叫「單寧」的物質,可保護植物不被蚜蟲攻擊,以及免於紫外線的傷害。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後,會使植物的枝幹呈現紅褐色。紅樹林正是由這些生長在沿岸潮間帶地區的紅樹科植物所組成,一般分佈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由於在沿岸生長,地基都是又濕又軟且佈滿泥濘的濕地,每天要面對潮水的漲退,為了適應這些不利植物生長的環境,紅樹在生理和結構上都作出了演變,例如:葉面會生出蠟質,根部的發展也較發達等。

紅樹林生境為野生生物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和棲息的地方,潮水裡的浮游生物是居住在泥裡的蟲和甲殼動物等的主要食糧,蟹類會在樹幹上躲避潮水,留鳥和候鳥亦會棲息在紅樹林內。除此之外,紅樹林的根會吸收水中的無機物,降低水質污染,亦可保護海岸線免受海浪浸蝕。

紅樹林的水上和水下部分

紅樹林的水上和水下部分

 

生態平衡

有人相信,世界是一個整體,唯有讓野生物種各取所需,讓大自然自行調節,才能達致物種間的和平。紅樹林生境擁有豐富多樣的物種,正適合我們觀察和研究生態系統的運作。若果砍掉幾棵樹,紅樹林的面積減少,倚靠紅樹棲息或覓食的生物將首先受到影響,然後像骨牌般,一個物種的減少,導致另一個物種的生命面臨威脅,最後波及整個生態體系。

就像許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盡頭一樣,大自然資源並非無窮無盡的。所以,人類在發展社會的同時,必須思考如何能與地球好好共存。或者,就讓我們先從自身做起,不奢華,不浪費,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吧。

小校友在米埔

插畫:羅強

 

作者簡介
木頭
木頭

不多話,性格比較慢熱,但待朋友很好。愛塗鴉,喜歡動漫畫和電子遊戲,還喜歡一切神秘的東西。

關鍵字詞: 自然 |生態 |保育 |候鳥 |紅樹林 |濕地 |米埔 |元朗 |新界 |香港